急性胰腺炎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诊断包括疼痛:腹痛(与胰腺及周围组织炎症等有关,需关注腹痛相关指标)、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炎性渗出等有关,需关注体重等相关指标)、体温过高(与胰腺炎症坏死物质吸收有关,需关注体温等相关指标);护理措施有疼痛护理(协助舒适卧位、非药物止痛等)、体液不足护理(合理补液、观察记录出入量等)、体温过高护理(物理降温、监测感染等)。
一、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
与胰腺及其周围组织炎症、水肿、坏死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耐受程度不同,例如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更需要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腹痛情况;有既往腹部手术史的患者,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可能与既往手术导致的腹腔粘连等因素相互影响,增加疼痛评估的复杂性。
相关指标:腹痛的部位、性质(如钝痛、绞痛等)、程度、发作时间等。通过持续监测患者腹痛的这些指标变化,来评估护理措施的有效性。
2.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炎性渗出、呕吐、禁食等有关。老年患者因机体调节功能减退,体液不足的风险相对较高;长期饮酒导致胰腺炎的患者,可能存在营养状况不佳,影响机体对体液丢失的代偿能力;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体液不足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血管负担,需要密切关注体液平衡相关指标。
相关指标:体重变化、尿量、皮肤弹性、血压、血电解质(如钠、钾等)水平等。通过监测这些指标来判断患者体液是否平衡及失衡程度。
3.体温过高
与胰腺炎症坏死物质吸收有关。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过高时变化更快更明显;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胰腺炎患者),体温过高可能提示感染加重,需要更严格监测体温及相关感染指标。
相关指标:体温数值、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的感染征象(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
二、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措施
1.疼痛护理
休息与体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如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需确保卧位舒适且安全,避免因体位不适加重疼痛;老年患者要注意卧位的舒适性和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非药物止痛:可采用放松疗法等,如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冥想等。对于疼痛较剧烈的患者,在排除禁忌后,可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镇痛处理,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胰腺负担的镇痛药物。
2.体液不足的护理
补充液体: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电解质情况等合理安排补液计划。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及时输入。对于儿童,要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注意补液速度;老年患者补液时要密切观察心脏功能,防止补液过快引起心衰等并发症。
观察记录: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包括尿量、呕吐量、胃肠减压引流量等。定期监测体重、血电解质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补液方案。
3.体温过高的护理
降温措施: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等。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降温方法;老年患者皮肤较为脆弱,擦浴时要注意力度和温度。对于体温过高经物理降温无效的患者,需报告医生,考虑其他降温措施,但要严格遵循医疗规范。
感染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其他感染征象,如寒战、咳嗽、腹痛加剧等,定期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一旦发现感染加重迹象,及时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