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护理措施是什么
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包括多方面:生命体征监测要密切且依不同年龄细致观察出血情况;体位护理平卧位头偏一侧防窒息,休克时调整体位需注意特殊情况;饮食护理急性期禁食靠静脉营养,恢复期逐步过渡清淡流质等;用药护理要观察止血等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基础护理包括口腔和皮肤护理,儿童护理要注意特殊操作要求。
出血情况观察:观察呕血及黑便的颜色、量、次数。例如,呕血呈鲜红色多提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若呈咖啡色则多为陈旧性出血;黑便的性状、量等也能反映出血情况,如黑便稀薄且量多,提示继续出血的可能性大。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观察要点略有不同,儿童消化道出血可能因表述不清等原因,需通过观察呕吐物、粪便以及精神状态等综合判断。
体位护理
一般体位: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对于年老体弱或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时要确保气道通畅,避免因体位不当加重呼吸问题。儿童患者同样需保持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同时要注意小儿的头部位置调整要轻柔,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休克体位:若患者出现休克表现,应将患者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改善重要脏器供血。但对于有脊柱损伤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不能随意采取此体位,需谨慎操作。儿童休克时的体位调整需根据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避免对儿童造成二次伤害。
饮食护理
急性期饮食: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禁食时间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和病因等因素决定。对于儿童患者,禁食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可通过静脉营养等方式维持。
恢复期饮食:出血停止后逐渐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饮食要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避免食用过硬、过烫、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不同年龄患者的饮食过渡速度和种类需有所调整,儿童在恢复期的饮食要更加注重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
用药护理
止血药物: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例如使用垂体后叶素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慎用。儿童患者使用止血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用药剂量和安全范围,密切监测用药后的反应。
其他药物:根据病情可能还会使用抑酸剂等药物,要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保证药物合理使用。
心理护理
情绪安抚:消化道出血患者往往会因突然的病情出现紧张、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心理安慰,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措施,缓解其焦虑情绪。对于儿童患者,要通过温和的方式与患儿及家属沟通,安抚患儿情绪,取得家属的配合。例如可以通过给儿童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减轻其对治疗的恐惧。
基础护理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每日进行2-3次口腔护理,对于昏迷患者要特别注意口腔护理,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儿童患者的口腔护理要使用适合儿童的口腔护理用品,动作轻柔。
皮肤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发生。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施。儿童患者皮肤娇嫩,翻身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选择合适的皮肤护理用品,避免皮肤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