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的主要表现
右心衰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相关症状和体征,症状有消化道症状及呼吸困难,体征包括水肿、颈静脉征、肝脏肿大和压痛、心脏体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不良生活方式增加风险,有基础心脏病史者出现相关表现应警惕就医。
症状方面:
消化道症状:右心衰竭时,右心室射血功能减弱,导致体循环淤血,胃肠道及肝脏淤血,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阻。例如,有研究显示,右心衰患者中约70%-80%会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是由于胃肠道淤血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呼吸困难:单纯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的症状可能不如左心衰竭明显,但在左心衰竭基础上合并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可加重。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程度相对减轻,但严重的右心衰竭也可引起呼吸困难,其发生机制主要是体循环淤血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肺循环淤血相对较轻时,呼吸困难表现可能相对不突出,但随着病情进展,体循环淤血进一步加重,也会影响肺的气体交换功能。
体征方面:
水肿:右心衰竭较早出现的体征是身体低垂部位的对称性凹陷性水肿,多见于足踝部、胫前部,起床活动者以脚踝、小腿较明显,仰卧者以腰骶部较明显。其发生机制主要是右心衰竭时,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站立时下肢静脉压较高,水肿更明显,而仰卧位时腰骶部处于最低位,水肿相对明显。水肿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严重时可波及全身。
颈静脉征: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之一,表现为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尤以颈部血管充盈最为明显。其发生机制是右心衰竭时,右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使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颈静脉压升高。此外,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也是右心衰的重要体征,即按压患者肝脏时,可见颈静脉怒张更明显。这是因为按压肝脏使回流至右心房的血液增加,但右心房不能有效接受血液,导致颈静脉回流受阻,从而使颈静脉怒张加重。
肝脏肿大和压痛:肝脏因淤血肿大常伴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竭可致心源性肝硬化,此时肝脏质地变硬,压痛可不明显,但肝功能可异常。肝脏淤血肿大是由于体循环淤血,血液回流受阻,肝脏淤血肿胀所致。早期肝脏淤血时,肝脏可轻度肿大,质地较软,有压痛;随着病情进展,肝脏淤血加重,可出现心源性肝硬化,肝脏质地变硬,肝功能受损。
心脏体征:除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外,右心衰竭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例如,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在吸气时杂音增强,这是由于右心室扩大,三尖瓣环扩张,导致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右心衰患者,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右心衰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其他基础疾病的症状所掩盖;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右心衰时,表现也可能与非妊娠状态有所不同。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酒、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右心衰的发生风险,而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改善右心衰患者的预后。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如患有冠心病、心肌病等,出现上述右心衰表现时应高度警惕,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