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应如何护理
针对肋骨骨折患者需从疼痛、呼吸、固定制动、饮食、心理及并发症预防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包括用合适工具评估疼痛、采取非药物镇痛和呼吸管理措施、选择合适胸廓固定装置并限制胸部活动、提供营养支持和多饮水、关注心理状态并疏导、密切观察肺部及血管神经等并发症情况。
一、疼痛管理
1.评估疼痛程度:使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NRS)等,动态评估肋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通过哭闹、躁动等表现提示疼痛,老年人可能表述相对模糊,需结合多种方式综合评估。
2.非药物镇痛方法:
体位调整:帮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可减少胸廓运动,减轻疼痛,不同身体状况患者的舒适体位选择需考虑其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合并心肺疾病患者的半卧位角度可能需适当调整。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可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同时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不同年龄患者呼吸训练的方式和强度应有所区别,儿童呼吸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简单进行。
二、呼吸管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定时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等措施,不同年龄患者的咳嗽咳痰能力不同,儿童咳嗽咳痰能力较弱,需更积极地协助排痰。
2.呼吸功能监测: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必要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老年人呼吸功能相对较弱,更需加强呼吸功能监测。
三、固定与制动
1.胸廓固定:根据肋骨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胸廓固定装置,如胸带固定等,固定时要注意松紧适宜,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不同体型患者的胸带固定松紧度需个体化调整。
2.限制胸部活动:告知患者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胸廓运动的动作,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咳、通便药物,减少胸部活动带来的疼痛和骨折移位风险,儿童因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需加强看护避免剧烈活动。
四、饮食护理
1.营养支持: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饮食,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维生素C等对骨折愈合有一定促进作用,老年人和儿童的营养需求特点不同,老年人可能需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比例,儿童需保证营养均衡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2.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便秘,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痰液稀释和肠道蠕动,不同年龄患者的饮水量需根据其身体状况合理调整。
五、心理护理
1.心理评估与沟通: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尤其是骨折后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及时进行心理评估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不同性格和文化背景的患者心理反应不同,需采取个性化沟通方式。
2.心理疏导:通过讲解疾病治疗和恢复过程等,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老年人可能对疾病恢复担忧较多,需更多耐心的心理疏导。
六、并发症预防与观察
1.肺部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加重、呼吸困难、发热、咳痰带血等情况,警惕肺部感染、血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血管神经损伤:注意观察骨折部位周围肢体的感觉、运动和血运情况,若出现麻木、活动障碍、皮肤苍白或发绀等,可能提示血管神经损伤,需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