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栓塞对呼吸功能、循环系统、全身多器官灌注有影响,且预后与栓塞面积、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相关,小面积及时治疗预后较好,大面积死亡率高,存活者可能遗留后遗症,有易患因素人群再次发病风险高预后差。
一、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肺动脉栓塞会导致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若栓塞较小,可能仅引起局部肺泡无效腔增加;当栓塞面积较大时,会显著影响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例如,有研究表明,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可明显降低,低于正常水平,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这是因为肺组织无法有效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机体缺氧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加快以试图纠正缺氧,但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功能会进一步受损。对于有慢性肺部疾病基础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栓塞会使原本就存在的通气功能障碍加重,低氧血症更难纠正,因为其自身肺组织的储备功能已下降,难以承受额外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影响。
二、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右心功能不全:肺动脉栓塞后,肺动脉阻力增加,右心室需要克服更高的阻力来射血,长期可导致右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发展为右心功能不全。研究显示,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右心扩大和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脏功能储备较差,肺动脉栓塞更容易引发右心功能不全,因为其心脏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右心室在承受高阻力后更易出现功能失代偿。
2.体循环血压变化:轻度肺动脉栓塞时,体循环血压可能无明显变化;但当栓塞面积较大,右心功能严重受损,心输出量显著减少时,会导致体循环血压下降,出现休克表现,如血压降低、脉搏细速、皮肤湿冷等。对于年轻且原本心功能良好的人群,在发生较大面积肺动脉栓塞时,可能早期机体还能通过一些代偿机制维持血压,但随着病情进展,代偿失调后血压会急剧下降,而老年患者由于基础血压可能偏低,一旦出现肺动脉栓塞导致的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会更为迅速和明显。
三、对全身多器官灌注的影响
1.脑灌注:肺动脉栓塞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会使脑灌注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如果脑灌注持续不足,还可能引发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脑动脉硬化患者,肺动脉栓塞引起的脑灌注不足更容易诱发脑梗死,因为其脑血管本身已存在狭窄等病变,脑血流储备能力下降,心输出量的减少会进一步加重脑缺血的程度。
2.肾灌注:肾灌注不足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等表现。长期肾灌注不足还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患有高血压肾病等基础肾疾病的患者,肺动脉栓塞引起的肾灌注下降会使原有的肾损害加重,因为其肾脏的血流调节功能已受影响,心输出量的减少会进一步减少肾血流量,加速肾功能恶化。
四、对预后的影响
肺动脉栓塞的预后与栓塞的面积、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小面积的肺动脉栓塞,若能及时诊断和治疗,预后相对较好,患者有可能完全恢复;而大面积的肺动脉栓塞,死亡率较高。即使存活的患者,也可能遗留慢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对于有易患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卧床、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等,再次发生肺动脉栓塞的风险较高,预后相对更差。例如,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本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且活动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高,一旦发生肺动脉栓塞,预后往往不良,因为其身体状况较差,难以承受严重肺动脉栓塞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