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怎么治疗
褥疮通常分为四期,需准确评估分期来制定治疗计划。一般治疗包括减压(体位调整和使用减压设备)、创面清洁(生理盐水清洗和消毒处理);药物治疗有抗感染和促进愈合药物;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感染保守无效、创面大且深不愈合的情况,方式有皮瓣移植术等;营养支持很重要,患者需摄入富含营养物质的食物,不能正常进食者需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补充,不同年龄段患者需考虑其身体状况进行相应处理。
一、褥疮的分期评估
褥疮通常分为四期。Ⅰ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完整,出现压之不褪色的红斑,常见于骨隆突处皮肤;Ⅱ期是表皮或真皮部分缺损,表现为浅表溃疡,基底红,无坏死组织;Ⅲ期为全层皮肤缺损,可见皮下脂肪,但骨骼、肌腱未外露;Ⅳ期则是全层皮肤和组织缺损,伴有骨骼、肌腱等外露。不同分期的褥疮治疗方案不同,需先准确评估分期以制定合适治疗计划。
二、一般治疗措施
1.减压
体位调整: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是关键,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翻身枕等辅助工具保持身体舒适且避免局部持续受压。对于坐轮椅的患者,要注意坐垫的选择,使用减压坐垫,并且每15-30分钟变换一次坐姿,减轻臀部等部位压力。不同年龄患者翻身频率和姿势调整需考虑其身体状况,比如儿童骨骼肌肉发育尚未成熟,翻身时动作要轻柔;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更要注意避免过度摩擦皮肤。
使用减压设备:可采用气垫床等设备,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气和放气,使身体受压部位不断变化,减少局部压力。
2.创面清洁
生理盐水清洗:用无菌生理盐水对褥疮创面进行清洗,去除创面的分泌物、坏死组织等污染物,每天可根据创面情况清洗1-2次。生理盐水清洗能保持创面清洁,减少感染风险,对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但儿童清洗时要注意力度轻柔。
消毒处理:对于污染较轻的创面,可使用碘伏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超过创面边缘1-2cm。但要注意,对碘过敏患者不能使用碘伏,需选择其他合适消毒剂。
三、药物治疗
1.抗感染药物:若褥疮出现感染迹象,如创面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热痛等,可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但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循临床规范,避免滥用。例如,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革兰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不过儿童使用抗生素要特别注意剂量和种类的选择,避免影响生长发育。
2.促进创面愈合药物:一些生长因子类药物可促进褥疮创面愈合,如表皮生长因子等,能刺激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创面修复。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当褥疮出现严重感染经保守治疗无效、创面较大且深度累及深部组织(如Ⅲ期、Ⅳ期褥疮经长期保守治疗不愈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对于较大的Ⅳ期褥疮,创面难以通过保守治疗愈合,就可能需要进行皮瓣移植等手术。
2.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皮瓣移植术,通过将健康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移植到褥疮创面,覆盖创面促进愈合。手术前需对患者全身状况进行评估,包括年龄、营养状况等,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手术风险可能较高,需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五、营养支持
良好的营养状况有助于褥疮愈合。患者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不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等方式补充营养。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充足营养供应;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问题,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营养补充方式。例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创面修复,所以要确保患者蛋白质摄入量足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