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引起的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组成,具缓冲震荡等功能。腰椎间盘突出常见原因有椎间盘退变(含年龄、生活方式因素)、损伤(含急性、慢性损伤)、遗传因素;特殊人群中儿童青少年有因先天或剧烈运动损伤致突情况,女性孕期等特殊时期风险增加,老年人多退变且易合并骨质疏松致风险增高,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腰椎健康。
一、椎间盘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和软骨终板组成,具有缓冲震荡、维持脊柱活动等功能。正常情况下,椎间盘内压力分布均匀,能有效承受脊柱所受的压力和应力。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
1.椎间盘退变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一般20-25岁后椎间盘开始逐渐退变,髓核含水量逐渐减少,纤维环的韧性和弹性也下降。例如,研究表明,30岁以后椎间盘的含水量平均每年下降约1%,纤维环的胶原纤维也会发生变性,使得椎间盘抵抗损伤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突出。对于老年人,由于长期的退变累积,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久坐、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会增加椎间盘的压力,加速椎间盘退变。例如,长时间保持弯腰前倾的姿势时,椎间盘前部承受的压力增大,后部相对较小,这种不均衡的压力会使椎间盘内部应力分布异常,促进退变发生。另外,缺乏体育锻炼也会影响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肌肉力量不足无法有效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进而增加椎间盘突出风险。
2.损伤
急性损伤:腰部受到急性的外伤,如腰部的撞击、过度扭转等。例如,在搬运重物时姿势不当,突然用力导致腰部肌肉、椎间盘等组织受到过度牵拉或挤压,可能直接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由于腰部承受的外力较大,急性损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较高。
慢性损伤:长期反复的腰部轻微损伤,也可逐渐引起椎间盘退变和突出。例如,长期弯腰劳作的人群,如农民长时间弯腰耕种,这种慢性的应力积累会使椎间盘不断受到损伤,纤维环逐渐出现裂隙,髓核容易从裂隙处突出。
3.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的椎间盘结构异常,如纤维环发育不全等,这与遗传因素有关。有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使得个体在相同的外界因素作用下更易出现椎间盘突出。
三、特殊人群的相关情况
1.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相对较少,但也有因先天性因素或剧烈运动损伤等引起的情况。例如,过度的剧烈体育活动,如体操、举重等项目中,青少年腰部承受的应力较大,可能导致椎间盘损伤。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应避免过度的剧烈腰部运动,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加强脊柱周围肌肉的锻炼以维持脊柱稳定性。
2.女性
女性在孕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会使韧带松弛,同时增大的子宫也会增加腰部的负荷,这可能导致椎间盘突出风险增加。另外,女性在生理期和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身体的激素环境改变,也可能影响椎间盘的稳定性。孕期女性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腰部肌肉锻炼;更年期女性则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以维护腰椎的健康。
3.老年人
老年人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盘退变,同时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疾病,这会进一步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强度降低,脊柱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相关的损伤。老年人应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骨骼强度和维持脊柱的灵活性,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腰部的过度负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