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确定就是心肌缺血呢
心肌缺血可通过症状表现排查,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非典型症状多样;心电图检查包括静息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有平板和踏车运动试验;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金标准;心脏超声为辅助检查;心肌核素检查可显示心肌血流灌注情况,这些检查用于诊断心肌缺血及评估相关情况。
一、症状表现排查
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能出现一些典型或非典型症状。典型症状为发作性胸痛,多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等)、饱食、寒冷等情况下诱发,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上肢内侧等部位,一般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非典型症状则表现多样,比如有些患者可能仅有胸闷、心悸,还有些可能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牙痛、颈部紧缩感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心肌缺血时可能更易出现不典型症状,老年人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且更容易被忽视。
二、心电图检查
1.静息心电图:静息时心电图可能正常,若在心肌缺血发作时记录心电图,可见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或倒置等改变,但部分患者静息心电图始终正常。对于有心肌缺血症状但静息心电图正常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检查。
2.动态心电图(Holter):可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能捕捉到患者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有助于发现ST-T改变与症状的关系,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比如一些患者症状发作不频繁,静息心电图不易捕捉到异常,动态心电图可能发现有意义的心电图改变。
三、运动负荷试验
1.平板运动试验:让患者在运动平板上进行运动,通过增加心脏负荷,观察心电图变化。如果运动中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mV,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可考虑为阳性,提示心肌缺血。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运动负荷的标准可能略有不同,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运动负荷能力会下降,所以在评估时要考虑年龄因素对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
2.踏车运动试验:原理与平板运动试验类似,通过让患者在踏车上运动增加心脏负荷来观察心电图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四、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这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通过将导管插入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狭窄部位及程度等。如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一般可诊断为冠心病,提示存在心肌缺血的病理基础。但该检查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风险,对于一些低危患者可能先通过无创检查初步筛查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比如对于有典型心肌缺血症状,无创检查高度怀疑心肌缺血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五、心脏超声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在发作时可能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如运动减弱、无运动或反向运动等。但心脏超声对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相对有限,一般作为辅助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整体功能以及排除其他心脏疾病。例如,对于怀疑心肌缺血但心电图等检查不典型的患者,心脏超声可帮助了解心脏结构有无异常等情况。
六、心肌核素检查
1.心肌灌注显像:静脉注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药物随血液循环到达心肌,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等技术,显示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如果心肌局部出现放射性稀疏或缺损,提示该部位心肌血流灌注不足,存在心肌缺血。这种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尤其对于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对核素检查的耐受性一般无特殊差异,但要注意儿童等特殊人群的辐射剂量等问题,需在专业医生评估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