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临床表现
右心衰由右心室心肌收缩力下降或前、后负荷过重引起,症状有消化道症状、呼吸困难、乏力,体征包括水肿、颈静脉征、肝脏体征、心脏体征,不同人群临床表现有差异,对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及处理。
一、症状
1.消化道症状
右心衰竭时,右心排出量减少,导致体循环淤血,胃肠道及肝脏淤血较为明显。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这是因为胃肠道淤血,消化功能紊乱所致。例如,有研究表明,右心衰患者中约70%-90%会出现消化道症状,主要是由于肠系膜静脉淤血,影响了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
2.呼吸困难
单纯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的症状相对左心衰竭较轻,但在左心衰竭基础上合并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可加重。这是因为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排血量减少,肺循环血量减少,左心房压力降低,肺淤血减轻,但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增加,又使左心前负荷增加,肺淤血再次加重。一般来说,右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主要是体循环淤血的表现,而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主要是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3.乏力
由于心排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患者会感到乏力、疲倦。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出现乏力症状。例如,一些右心衰患者活动耐力明显下降,稍微活动就会感到疲倦无力。
二、体征
1.水肿
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导致静脉压升高,使软组织出现水肿。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呈对称性、凹陷性。例如,在起床活动者中,水肿首先出现在下肢,尤其是足踝部;长期卧床者,则首先出现在骶尾部。其机制是由于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回收减少。根据水肿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水肿仅见于下肢、踝部及胫前,指压后组织轻度下陷,平复较快;中度水肿全身疏松组织均可见水肿,指压后组织下陷较明显,平复较慢;重度水肿全身组织严重水肿,身体低垂部位皮肤紧张发亮,甚至有液体渗出,同时可伴有胸腔、腹腔、鞘膜腔积液等。
2.颈静脉征
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竭的主要体征之一,表现为颈外静脉充盈、怒张,其程度与静脉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压迫肝脏时,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这是因为压迫肝脏使回流至右心房的血液增加,但右心房不能有效地接收血液,导致颈静脉回流受阻,从而使颈静脉怒张加重。
3.肝脏体征
肝脏常因淤血而肿大,伴有压痛。持续慢性右心衰竭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此时肝脏质地较硬,压痛可不明显,但可出现黄疸、肝功能损害等表现。肝脏淤血肿大是由于体循环淤血,血液回流受阻,肝脏血液淤积所致。
4.心脏体征
除原有心脏病的体征外,右心衰竭时可因右心室显著扩大而出现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例如,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杂音增强,这是因为右心室扩大导致三尖瓣环扩大,三尖瓣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右心衰临床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患者可能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右心衰的症状可能不典型,更容易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状态下发生右心衰时,临床表现可能与非妊娠状态有所不同;长期酗酒的患者发生右心衰时,可能有长期酗酒相关的其他表现;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右心衰的临床表现可能会在原有心脏病症状的基础上加重,且对治疗的反应可能也会受到既往病史的影响。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右心衰患者,要更加密切观察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因为老年患者对容量变化更为敏感,一旦出现病情变化要及时就医;女性妊娠合并右心衰患者,要兼顾妊娠和右心衰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等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