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有什么症状
骨质疏松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以腰背疼痛为主且可扩散至周身的疼痛、严重时导致身高变矮和驼背的脊柱变形、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椎体、髋部、腕部等部位脆性骨折,还会出现呼吸功能下降、肌肉力量下降等其他表现,其中女性绝经后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相关症状可能更明显,老年人也因骨骼退变等因素更易受其影响。
一、疼痛
1.腰背疼痛为主: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其中以腰背部疼痛较为多见。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量丢失,骨小梁断裂,刺激了骨膜中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疼痛。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代谢变化,更容易出现这种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腰背疼痛情况,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疼痛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2.其他部位疼痛:除了腰背疼痛,骨质疏松还可能引起周身骨痛,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疼痛部位不固定,可累及胸骨、肋骨、四肢骨骼等。例如,当累及胸肋部时,可能被误认为是心肺疾病,而累及四肢骨骼时,可能被误认为是关节疾病,需要注意鉴别。
二、脊柱变形
1.身高变矮:骨质疏松严重时可导致脊柱变形,常见的是胸椎后凸,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患者往往会出现身高变矮的情况,这是因为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缩短。一般来说,椎体前方主要由松质骨组成,是身体的承重结构,骨质疏松时椎体松质骨丢失,强度下降,容易发生压缩骨折,随着年龄增加,这种椎体压缩骨折逐渐积累,就会导致身高逐渐变矮。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骨骼就有一定程度的退变,再加上骨质疏松,身高变矮的情况更为常见,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身高变矮的速度可能会更快。
2.驼背:长期的脊柱变形还可能导致驼背。严重的驼背会影响心肺功能,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例如,驼背严重的患者在活动时会明显感觉呼吸不畅,这是因为胸廓畸形限制了胸腔的容积,影响了肺部的正常扩张和收缩。
三、骨折
1.脆性骨折: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发生骨折,称为脆性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例如,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咳嗽、打喷嚏等,都可能导致椎体压缩骨折;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摔倒后,由于骨质疏松导致股骨颈等部位骨质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腕部骨折则常见于老年人跌倒时手掌撑地。脆性骨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对于老年人来说,髋部骨折后,约有20%的患者会在1年内死亡,约50%的患者会致残,生活不能自理。女性由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更高,因此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四、其他表现
1.呼吸功能下降:严重的脊柱变形和胸廓畸形会导致患者呼吸功能下降,如前面提到的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减少,患者可出现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活动耐力也会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胸廓的变形限制了肺部的正常扩张,影响了气体交换。对于患有骨质疏松且已经出现脊柱变形的患者,需要注意呼吸功能的监测,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呼吸困难的情况。
2.肌肉力量下降:骨质疏松患者往往伴有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为肌肉松弛、乏力,活动能力减弱。这是因为骨骼是肌肉的附着点,骨质疏松导致骨骼强度下降,肌肉为了维持骨骼的稳定需要付出更多的力量,长期下来肌肉容易疲劳和力量下降。肌肉力量下降又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增加跌倒的风险,形成恶性循环。老年人由于本身肌肉量就逐渐减少,再加上骨质疏松,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更为明显,需要注意通过适当的运动来维持肌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