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脱位的治疗包括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手法复位有足蹬法、科氏法、牵引推拿法,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切开复位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合并严重损伤、陈旧性脱位等情况,操作有相应要点;康复包括早期和后期康复,注意事项涉及年龄因素、基础疾病、再次脱位风险等。
一、手法复位
(一)足蹬法
1.适用情况:适用于大多数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一般人群均可采用,对于无严重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影响体位摆放的患者较为适用。
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以足跟作为支点,利用身体重量和杠杆作用,逐渐内收、内旋患肢,同时足跟向外上方推挤肱骨头,当感到肱骨头回纳时,提示复位成功。此方法利用力学原理使脱位的肱骨头回到关节盂内。
(二)科氏法
1.适用情况:主要用于肩关节前脱位,适合一般身体状况的患者。
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另一手握肘部,将患肢外展90°,然后逐渐内旋、内收患肢,使肘部贴向胸前,再将患肢向中线方向内收,若听到或感觉到弹响,提示复位成功。该方法通过逐步改变患肢的位置,利用肌肉和关节的力学关系来复位。
(三)牵引推拿法
1.适用情况:对于一些肌肉发达、手法复位较困难的肩关节脱位患者可采用,一般人群均可尝试,无严重禁忌证者适用。
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助手固定肩部,术者握住患肢上臂进行持续牵引,同时进行适当的外展、内旋等手法操作,逐步使肱骨头复位。通过牵引放松肌肉,再配合推拿手法调整关节位置。
二、切开复位
(一)适用情况
1.手法复位失败:当经过多次手法复位尝试仍未成功时,需考虑切开复位,例如脱位时间较长、关节内有较多嵌顿组织等导致手法复位困难的情况。
2.合并严重损伤:若肩关节脱位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肱骨大结节骨折等严重损伤,且手法复位可能加重损伤时,应行切开复位,此类情况需综合考虑患者的损伤程度和整体身体状况。
3.陈旧性肩关节脱位:脱位时间超过3周以上的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往往难以成功,多需切开复位,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若出现陈旧性脱位,均可能需要切开复位,但需根据个体情况评估手术风险等。
(二)操作要点
切开复位需要在麻醉下进行,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等,暴露肩关节,清除关节内的瘢痕组织、血肿等影响复位的因素,然后准确将肱骨头复位到关节盂内,再修复相关的损伤组织等。手术过程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等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损伤情况进行相应的组织修复等操作。
三、康复与注意事项
(一)康复
1.早期康复:复位后需进行适当的固定,如使用三角巾悬吊等,固定期间可进行手指、手腕的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不同年龄患者康复活动强度需适度调整,儿童康复活动更需轻柔。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肩关节的外展、前屈、后伸等活动锻炼,可通过主动或辅助的方式进行,如借助健侧肢体辅助患侧肩关节活动等,康复过程需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范围和强度,不同性别患者康复差异不大,但需关注个体恢复速度等差异。
(二)注意事项
1.年龄因素:儿童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康复需特别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骼发育,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康复锻炼;老年人肩关节脱位复位后需更关注骨质疏松等问题,康复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防止骨折等并发症。
2.基础疾病:对于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复位过程中需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康复时要考虑基础疾病对康复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康复锻炼需注意血糖变化等。
3.再次脱位风险:复位后患者需注意避免再次受伤,如避免过度外展、上举等动作,减少肩关节再次脱位的风险,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需根据自身生活习惯调整活动方式,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需注意工作中的防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