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有哪些
心脏二尖瓣关闭不全有多种症状,呼吸困难因肺淤血早期由体力活动时明显的劳力性呼吸困难逐渐发展为休息时的端坐呼吸,不同年龄表现有差异;乏力是因体循环供血不足致组织器官缺氧营养缺乏,不同性别及有基础疾病者表现不同;心悸与心律失常及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不同年龄表述有别;水肿是晚期左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致组织间隙液体潴留,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咳嗽因肺淤血刺激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夜间平卧时加重,不同年龄表现各异。
1.呼吸困难:
发生机制:早期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房代偿性扩张和肥厚,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淤血,引起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左心室功能受损,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肺淤血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
表现情况:在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肺淤血加重,呼吸困难更为明显,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甚至会出现端坐呼吸,即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症状。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可能因呼吸困难而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表现;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肺疾病,呼吸困难表现可能更为隐匿,易被忽视。
2.乏力:
发生机制: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心室射出的血液一部分反流回左心房,使得体循环供血不足,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从而引起乏力。长期慢性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机体长期处于缺氧和营养相对缺乏的状态,会进一步加重乏力感。
表现情况: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无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走一段路就感到疲劳,难以完成以往能轻松完成的活动。不同性别患者可能因体力活动水平不同而有差异,一般男性体力活动相对较多,乏力可能更易察觉;女性患者可能在从事轻度家务劳动后就出现明显乏力。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乏力可能与心肌缺血等因素叠加,表现更为严重。
3.心悸:
发生机制: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脏的正常节律和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从而引起心悸。另外,心排血量减少时,机体为了弥补组织器官的供血不足,会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也可能导致心悸。
表现情况: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能感觉到心脏跳动的异常。部分患者可能会描述心脏“乱跳”“漏跳”等感觉。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等;成年患者则能较明确地表述心悸的感受。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心肌炎病史的患者,出现心悸时需警惕病情复发或加重。
4.水肿:
发生机制:病情进展到晚期,左心衰竭加重,体循环淤血,静脉压升高,使组织间隙液体潴留,从而出现水肿。首先出现的是身体低垂部位的水肿,如足部、踝部等,随着病情加重,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至下肢、腹部甚至全身。
表现情况:早期水肿可能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较为明显,休息后可减轻;病情严重时,水肿呈持续性,即使休息也不消退。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水肿可能因家长观察发现足部、小腿等部位肿胀;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差等因素,水肿可能更为顽固。有肾脏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水肿可能与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的心力衰竭和肾脏功能受损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水肿情况更为复杂。
5.咳嗽:
发生机制:肺淤血时,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受到刺激,可引起咳嗽。尤其是在卧位时,肺淤血加重,咳嗽可能会更明显。
表现情况: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色黏液痰。在夜间平卧时,咳嗽可能会加重,影响患者睡眠。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患者咳嗽可能因不会表述而表现为哭闹、呼吸急促时伴有咳嗽加重;老年患者咳嗽可能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咳嗽症状可能被掩盖或加重。有吸烟史的患者,咳嗽可能因吸烟刺激呼吸道而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