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由肾动脉狭窄致肾脏血流灌注减少激活RAAS引起,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年轻患者多见,女性可能受激素影响);临床表现为进展迅速或突然加重的高血压及肾功能改变;诊断靠多普勒超声、CTA、MRA等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查;治疗包括血管重建(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药物治疗(RAAS抑制剂需谨慎);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年轻患者要关注生育等影响及治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基础病史患者要综合评估并兼顾基础疾病控制
一、定义与病因
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是由于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血流灌注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血压升高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其病因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老年患者,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在年轻患者中相对多见,女性发病可能相对更易受激素等因素影响。
二、临床表现
高血压表现:多为进展迅速或突然加重的高血压,血压水平较高,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就有血压波动,而年轻患者可能血压升高更为明显且不易控制。
肾功能改变:肾动脉狭窄逐渐进展时,可出现肾功能减退,表现为肌酐升高、尿量改变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患者的体力活动耐力等。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病史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既往史等,更易出现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三、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初步筛查肾动脉狭窄,能观察肾动脉血流情况,但准确性受操作者经验等因素影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超声检查的适用性不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谨慎操作并考虑其生理特点。
CT血管造影(CTA):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等,是较为常用的检查方法。在检查过程中需考虑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因为造影剂可能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尤其对于已有肾功能减退的患者,要权衡检查的利弊。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影响较小,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但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是否适合该检查。
血液检查:测定血浆肾素活性等指标,肾动脉狭窄时RAAS激活,血浆肾素活性可能升高,有助于辅助诊断,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四、治疗方式
血管重建治疗
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通过导管将球囊扩张狭窄的肾动脉,改善肾脏血流。对于适合的患者可考虑此方法,不同年龄患者的操作难度和预后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能血管条件相对较差,操作风险相对较高。
肾动脉支架置入术:在球囊扩张基础上放置支架,维持肾动脉通畅。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基础疾病等。
药物治疗:可使用RAAS抑制剂等药物,但需注意在肾动脉严重狭窄时使用可能导致肾功能急剧恶化,所以用药需谨慎评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全面评估身体状况。例如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更关注肾功能情况,选择对肾功能影响较小的检查方式;在考虑血管重建治疗时,要综合评估手术风险与获益,因为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可能相对较差。
年轻患者:年轻患者若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要关注其未来生育等可能受影响的方面,同时在治疗选择上要考虑对其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在药物选择和手术方式选择上更需谨慎权衡。
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的患者,在诊断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时要将这些基础病史纳入综合评估,治疗过程中要同时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例如在使用可能影响血糖、血脂的药物时要格外谨慎,并且在血管重建治疗后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