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右心衰竭有症状表现和体征表现。症状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右心衰竭致体循环淤血等引发,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特点)、体循环淤血表现(消化道症状、颈静脉怒张、肝大及压痛、水肿,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体征表现包括心脏体征(右心室扩大体征、三尖瓣关闭不全体征)和其他体征(发绀、胸水和腹水)。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机制:右心衰竭时,右心室泵血功能减弱,肺循环淤血减轻,但体循环淤血加重。其引起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体循环淤血导致的脏器功能障碍及回心血量增加使肺淤血相对加重。在活动时,机体需氧量增加,右心排出量进一步减少,肺淤血加重,呼吸困难更为明显;而平卧位时,下半身回心血量增多,加重肺淤血,使呼吸困难加重,患者常需端坐呼吸以缓解。
2.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表现可能较为隐匿,常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可能伴有喂养困难,因为吃奶时需消耗较多体力,易出现气促加重,影响进食量。
老年人:老年人多合并基础心肺疾病,右心衰竭时呼吸困难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且老年人对呼吸困难的耐受能力较差,轻微活动即可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夜间睡眠时可能因平卧后呼吸困难加重而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二)体循环淤血表现
1.消化道症状
机制:胃肠道及肝脏淤血,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症状。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可能除了上述症状外,还可能因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等表现,且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以哭闹、烦躁不安等非特异性表现为主。
老年人:老年人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胃肠道本身的退行性变有关,且老年人对疼痛等感觉不敏感,腹痛等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需仔细观察其他伴随症状来判断。
2.颈静脉怒张
机制:右心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升高,使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颈静脉回流不畅,导致颈静脉充盈、怒张。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颈静脉怒张相对较难观察,可通过检查颈部静脉搏动情况等辅助判断,且儿童皮肤较薄,可能更易发现静脉的充盈情况,但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准确评估。
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松弛,颈静脉怒张可能相对容易观察到,但需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颈静脉变化相鉴别。
3.肝大及压痛
机制:肝脏淤血肿大,被膜紧张,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压痛。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肝脏相对较大,肝大较易触及,压痛表现可能因儿童配合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抗拒腹部检查等。
老年人:老年人肝脏可能因萎缩等原因,肝大表现可能不典型,且老年人对压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4.水肿
机制:体循环淤血使静脉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加而回流减少,导致水肿。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如足部、踝部,站立或坐位时明显,卧床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
不同人群特点
儿童:儿童水肿部位可能因年龄而异,婴幼儿可能表现为眼睑等疏松组织部位的水肿,且儿童水肿发展相对较快,需密切观察水肿程度及进展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水肿常与心功能不全、肾功能减退等多种因素相关,且老年人活动较少,水肿可能更多集中在下肢,同时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水肿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注意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相鉴别。
二、体征表现
(一)心脏体征
1.右心室扩大体征:可听到右心室舒张期奔马律,心浊音界向左右两侧扩大,以向左扩大为主更常见。
2.三尖瓣关闭不全体征:在三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吸气时杂音增强,这是因为吸气时右心房回心血量增加,右心室收缩时反流至右心房的血液增多,杂音增强。
(二)其他体征
1.发绀:由于体循环淤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出现发绀,多见于口唇、甲床等部位。
2.胸水和腹水:部分患者可出现胸水和腹水,胸水以双侧多见,也可单侧,腹水多见于晚期患者,是由于体循环淤血导致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钠水潴留等多种因素引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