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查血看哪几项
肝硬化相关指标包括肝功能、血常规、病原学等方面。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等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总胆红素等反映胆红素代谢情况,白蛋白等反映合成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反映凝血功能;血常规中脾功能亢进致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病原学中乙肝肝硬化HBsAg阳性,丙肝肝硬化抗-HCV阳性,可明确病因。不同年龄人群各指标正常范围不同,有相关病史或高危行为人群基础值可能异常。
一、肝功能相关指标
1.谷丙转氨酶(ALT)与谷草转氨酶(AST):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中。肝硬化时肝细胞受损,这两种酶可释放入血导致血清水平升高,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一般肝硬化患者ALT、AST可有不同程度升高,若AST升高更明显,提示肝细胞线粒体受损伤较严重。不同年龄人群基础值有差异,儿童因肝脏发育特点,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一般儿童ALT正常范围在7~56U/L,AST正常范围在15~40U/L,成人ALT正常范围5~40U/L,AST正常范围8~40U/L,长期饮酒者由于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基础值可能偏高,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
2.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与间接胆红素(IBil):肝硬化时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障碍,可导致血清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的整体情况,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肝内胆汁淤积等情况,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等。不同年龄胆红素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总胆红素正常范围在34~171μmol/L,而成人总胆红素正常范围3.4~17.1μmol/L,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0~6.8μmol/L,间接胆红素正常范围1.7~10.2μmol/L,有肝胆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基础值可能异常。
3.白蛋白(ALB)与球蛋白(GLB):白蛋白由肝细胞合成,肝硬化时肝细胞功能减退,白蛋白合成减少,导致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球蛋白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肝硬化时免疫反应激活,球蛋白可升高,从而出现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降低。不同年龄白蛋白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白蛋白正常范围38~54g/L,成人白蛋白正常范围40~55g/L,球蛋白正常范围20~30g/L,A/G正常比值1.5~2.5:1,长期营养不良者白蛋白基础值可能偏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球蛋白基础值可能偏高。
4.凝血酶原时间(PT)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场所,肝硬化时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PT延长,INR升高,INR是评估凝血功能更准确的指标,INR升高提示凝血功能障碍风险增加。不同年龄PT正常范围不同,儿童PT正常范围11~15秒,成人PT正常范围11~14秒,INR正常范围0.8~1.2,有出血倾向病史的患者PT、INR基础值可能异常。
二、血常规相关指标
1.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与血小板(PLT):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时可破坏血细胞,导致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出现贫血表现;血小板也会减少。不同年龄血常规正常范围不同,儿童红细胞正常范围(4.0~5.5)×1012/L,血红蛋白正常范围110~160g/L,血小板正常范围(100~300)×10/L,成人红细胞正常范围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血小板正常范围(100~300)×10/L,有血液系统疾病既往史的患者基础值可能异常。
三、病原学相关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与丙肝抗体(抗-HCV):如果是乙肝肝硬化,HBsAg呈阳性,提示感染乙肝病毒;如果是丙肝肝硬化,抗-HCV呈阳性,提示感染丙肝病毒,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明确肝硬化的病因,不同人群感染乙肝或丙肝的风险不同,有输血史、多个性伴侣等高危行为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