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拉肚子便血怎么回事
肚子疼、拉肚子便血可能由肠道感染(细菌、病毒感染致肠炎)、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肠道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肠道血管性疾病(缺血性肠病、肠道血管瘤)及其他因素(食物药物、全身性疾病)引起,一般人群需及时就医检查并记录相关情况、清淡饮食,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需分别注意相应特殊情况及就医配合等。
一、可能的原因
(一)肠道感染
1.细菌感染: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感染可引起肠炎。例如,沙门氏菌感染常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有关,患者除了肚子疼、拉肚子便血外,还可能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研究表明,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炎症会使肠道黏膜受损,引发出血,从而出现便血情况,其腹泻多为黏液脓血便等。
2.病毒感染:像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也可导致肠道炎症,引起肚子疼、拉肚子,严重时可能出现便血。轮状病毒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会造成肠道绒毛损伤,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腹泻、便血等表现。
(二)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其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肠道黏膜持续处于炎症状态,不断受到损伤,进而出现便血,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隐痛,还可能伴有里急后重等症状。
2.克罗恩病:可累及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回肠末端和右半结肠多见,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也可能出现便血。其肠道炎症呈节段性分布,病变肠段的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导致出血。
(三)肠道肿瘤
1.结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等表现。便血多为暗红色,可与粪便相混,还可能伴有贫血、消瘦等症状。
2.直肠癌:主要症状有便血、便频、便细、里急后重等。便血多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量一般不多,常伴有黏液。直肠指检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多数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检发现。
(四)肠道血管性疾病
1.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常因肠道血管狭窄、栓塞等导致肠道缺血,引起腹痛、腹泻、便血。腹痛多为突发的剧烈腹痛,随后出现腹泻、便血,病情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
2.肠道血管瘤:较为少见,肠道血管畸形或血管瘤破裂可引起便血,同时可能伴有腹痛等症状。
(五)其他原因
1.食物或药物因素:食用某些过敏食物可能引起肠道过敏反应,出现肚子疼、拉肚子便血,如对海鲜、牛奶等过敏。某些药物也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引起便血,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2.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可影响凝血功能,导致肠道出血,表现为肚子疼、拉肚子便血。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累及肠道,引起相关症状。
二、应对建议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1.出现肚子疼拉肚子便血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肠镜等,以明确病因。
2.在就医前,要注意记录排便的次数、便血的量、颜色等情况,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
3.暂时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道负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出现肚子疼拉肚子便血需格外重视,可能是感染性腹泻等原因引起。儿童的肠道功能较弱,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如果是轮状病毒感染,要注意预防脱水,可适当补充口服补液盐。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肠道有刺激的药物。
2.老年人:老年人出现此类症状,要考虑肠道肿瘤、缺血性肠病等情况的可能性较大。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疾病的耐受能力差,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在就医过程中,要协助老年人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安慰。
3.有基础疾病人群:如本身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人群出现肚子疼拉肚子便血,要考虑基础疾病对肠道影响的可能。这类人群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基础疾病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例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出现肠道出血时要特别注意凝血功能的评估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