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都有哪些
脊柱肿瘤分为原发性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原发性脊柱肿瘤包括骨样骨瘤(青少年好发,局部疼痛夜间明显,影像学可见瘤巢及周围骨质硬化)、骨母细胞瘤(较骨样骨瘤少见,病变多在椎弓等部位,症状类似但疼痛更重,影像学为边界清楚溶骨性病变伴反应性骨质增生)、动脉瘤样骨囊肿(青少年多发,好发脊柱附件,膨胀性溶骨性病变,有局部疼痛、脊柱畸形等,X线呈气球样膨胀,CT可见液-液平面,MRI信号多样)、脊索瘤(起源脊索组织,低度恶性,好发骶尾部等,有局部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等,影像学溶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细胞有空泡状)、骨肉瘤(青少年长骨常见,脊柱骨肉瘤多在椎体,有局部疼痛、肿块等,影像学见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尤文肉瘤(儿童和青少年多见,小圆细胞恶性肿瘤,累及脊柱有局部疼痛、肿胀、发热等,影像学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细胞有糖原)。转移性脊柱肿瘤包括肺癌脊柱转移(肺癌病史,有脊柱局部疼痛、神经压迫症状,影像学见椎体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乳腺癌脊柱转移(女性多见,血行转移,有脊柱疼痛、活动受限、神经受累表现,影像学见椎体破坏)、前列腺癌脊柱转移(老年男性,有脊柱疼痛,严重可致病理性骨折,影响稳定性,影像学见椎体转移病灶)、甲状腺癌脊柱转移(有脊柱局部疼痛、骨质破坏等,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诊断)、肾癌脊柱转移(有脊柱局部疼痛、骨质破坏,影响生理功能,影像学发现转移病变)。
骨样骨瘤: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长骨骨干,但也可累及脊柱。肿瘤由成骨细胞及形成的骨样组织构成,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可伴有脊柱活动受限,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可见瘤巢及周围骨质硬化。
骨母细胞瘤:较骨样骨瘤少见,好发年龄稍大,病变多位于椎弓、横突等部位。肿瘤由大量骨母细胞和编织骨组成,症状与骨样骨瘤类似,但疼痛程度可能更重,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病变,周围可有反应性骨质增生。
动脉瘤样骨囊肿:多发生于青少年,好发于脊柱的附件,如椎体后缘、椎弓根等。是一种膨胀性、溶骨性病变,由充满血液的血窦组成,患者可出现局部疼痛、脊柱畸形等,X线表现为病变处呈气球样膨胀,CT可见液-液平面,MRI上信号多样。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骶尾部,但也可发生于脊柱的斜坡、颈椎等部位。肿瘤生长缓慢,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神经功能障碍等,影像学上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常伴有软组织肿块,肿瘤细胞内可见空泡状细胞。
骨肉瘤: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较常见的类型,好发于青少年长骨,但脊柱骨肉瘤也有报道,多发生于椎体,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块、脊柱活动受限等,影像学可见骨质破坏、肿瘤骨形成等。
尤文肉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是一种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可累及脊柱,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发热等全身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瘤细胞内有糖原。
转移性脊柱肿瘤
肺癌脊柱转移:肺癌是最常见的发生脊柱转移的原发肿瘤之一,癌细胞可通过血行转移至脊柱。患者多有肺癌病史,可出现脊柱局部疼痛、神经压迫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影像学上可见椎体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
乳腺癌脊柱转移:乳腺癌也是常见的发生脊柱转移的原发肿瘤,尤其在女性患者中。转移途径主要为血行转移,患者可出现脊柱疼痛、脊柱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神经受累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椎体破坏等改变。
前列腺癌脊柱转移:多见于老年男性,前列腺癌容易发生骨转移,脊柱是常见的转移部位。患者主要表现为脊柱疼痛,严重时可导致脊柱病理性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影像学可见椎体转移病灶。
甲状腺癌脊柱转移:甲状腺癌也可发生脊柱转移,癌细胞转移至脊柱后可引起局部疼痛、骨质破坏等,对脊柱的结构和功能造成影响,需要结合甲状腺癌病史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肾癌脊柱转移:肾癌发生脊柱转移相对较多,转移灶可导致脊柱局部疼痛、骨质破坏,进而可能影响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通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脊柱的转移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