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孕妇胸闷气短的原因可分为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和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生理因素包括激素变化致呼吸道黏膜水肿、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子宫增大机械压迫胸腔;病理因素有贫血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原有心脏疾病因孕期负担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致心功能下降、本身患呼吸系统疾病孕期诱发加重;生活方式相关因素是运动量减少致心肺功能下降、居住环境不佳空气不流通或污染。孕妇出现胸闷气短时要注意休息、采取左侧卧位,定期产检,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及时就医,还应保持居住环境通风良好、适当进行温和运动。
一、生理因素导致的孕妇胸闷气短
(一)激素变化影响
怀孕后,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例如孕激素水平大幅升高。孕激素会使孕妇的呼吸道黏膜出现轻度水肿,这可能会影响呼吸道的通畅程度,从而导致孕妇出现胸闷气短的感觉。这种激素变化是孕期特有的生理现象,一般在孕中期开始较为明显,随着孕期进展可能会有一定波动。
(二)血容量增加
孕期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到孕晚期时,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约30%45%。血容量的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使得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进而可能导致孕妇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要为孕妇自身和胎儿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随着血容量增多,心脏的负荷相应增大。
(三)子宫增大的机械压迫
随着胎儿的生长发育,子宫逐渐增大,到孕晚期时,增大的子宫可能会向上挤压胸腔,使胸腔的容积相对减小,肺脏的扩张受到限制,从而影响肺部的通气功能,导致孕妇出现胸闷气短。一般在怀孕中晚期,尤其是孕周较大时,这种机械压迫作用更为明显。
二、病理因素导致的孕妇胸闷气短
(一)贫血
孕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当孕妇发生贫血时,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包括心脏和肺部都会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从而引发胸闷气短。研究表明,孕妇贫血发生率较高,约有20%30%的孕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二)心脏疾病
如果孕妇本身患有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孕期心脏负担的加重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的症状,导致胸闷气短。例如,原本就有心脏结构异常的孕妇,在孕期血容量增加、子宫增大压迫等因素影响下,心脏的代偿功能可能无法满足身体需求,进而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可能会出现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的功能损害。当心脏受到影响时,心功能可能会下降,导致胸闷气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约为5%10%,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四)呼吸系统疾病
孕妇如果本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等,孕期身体状况的变化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这些疾病,从而导致胸闷气短。例如,哮喘孕妇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免疫力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哮喘发作,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生活方式相关因素导致的孕妇胸闷气短
(一)运动量减少
孕期为了胎儿的安全,很多孕妇会减少运动量。然而,运动量的减少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身体的有氧代谢能力降低,当孕妇进行一些日常活动时,就可能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一般建议孕妇在孕期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等,以维持心肺功能。
(二)居住环境不佳
如果孕妇居住的环境空气不流通,室内氧气含量相对较低,或者存在空气污染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孕妇出现胸闷气短。例如,长期处于密闭、空气不流通且有烟雾等污染的环境中,会影响孕妇的呼吸,导致胸闷气短症状加重。
四、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孕妇出现胸闷气短时,首先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如果是由于子宫增大压迫引起的,可以尝试采取左侧卧位,这样有助于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回心血量,缓解胸闷气短症状。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可能导致胸闷气短的病理因素,并进行相应处理。如果胸闷气短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另外,孕妇要保持居住环境的通风良好,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在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等,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