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是儿童常见特殊类型骨折,因儿童骨骼有机质多、韧性好,受较小外力如跌倒扭转力等易致。局部有疼痛、肿胀、轻度畸形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CT)诊断,治疗用外固定或小夹板固定,康复护理要关注血液循环等,儿童群体愈合快但需家长关注活动等,特殊病史儿童治疗更需谨慎。
一、青枝骨折的定义
青枝骨折是儿童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骨折。它是指儿童的骨骼如同新鲜的柳枝一样,受到外力作用时,骨质和骨膜出现部分断裂,而不是完全性的骨折。由于儿童骨骼中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韧性较好,所以骨折时多表现为类似青枝折曲的状态。
二、青枝骨折的成因
1.儿童骨骼特点:儿童骨骼的有机质含量较多,无机质相对较少,使得骨骼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弹性。在受到相对较小的外力时,就容易出现青枝骨折。例如,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不慎摔倒,手部或脚部受到的外力可能就会导致青枝骨折。
2.外力因素:常见的外力包括跌倒时的扭转力、直接的撞击力等。比如儿童从高处跌落,身体某部位着地,或者被重物碰撞等情况,都可能引发青枝骨折。
三、青枝骨折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疼痛: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儿童可能会哭闹不安,尤其是在活动受伤部位时疼痛加剧。
肿胀:骨折部位周围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这是由于骨折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炎症反应等引起的。
畸形:部分青枝骨折可能会有轻度的畸形表现,比如肢体的轻度弯曲等,但相比完全性骨折,畸形程度通常较轻。
2.体征:受伤部位可能会有压痛、叩击痛等,有时还能感觉到骨擦感,但由于是青枝骨折,骨擦感可能不如完全性骨折明显。
四、青枝骨折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受伤部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局部的外观、压痛情况、活动受限程度等,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青枝骨折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青枝骨折的重要手段。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骼的部分断裂情况,虽然青枝骨折的X线表现可能不如完全性骨折典型,但能发现骨骼的连续性存在部分中断等异常表现。例如,在X线片上可见骨骼皮质出现皱褶、凹陷或隆起等情况。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部位的青枝骨折,或者X线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的情况,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骼结构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骨折的程度和范围。
五、青枝骨折的治疗
1.固定治疗
外固定:一般会采用石膏固定等外固定方式。通过石膏将受伤的肢体固定,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石膏固定可以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避免骨折断端进一步移位,为骨折的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对于上肢的青枝骨折,会用石膏将上肢固定在功能位,以保证日后肢体的正常功能恢复。
小夹板固定:对于合适的青枝骨折病例,小夹板固定也是一种可选的方法。小夹板固定可以根据肢体的形状进行塑形,固定相对灵活,能较好地保持骨折部位的对位对线。
2.康复护理:在固定期间,需要注意观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肢体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同时,要指导儿童进行适当的未固定关节的活动,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例如,对于下肢青枝骨折进行石膏固定的儿童,要鼓励其进行足部的屈伸活动等。
六、不同人群青枝骨折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群体
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青枝骨折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但由于儿童的活动量较大,在固定期间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儿童的活动情况,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受到损伤。
注意事项:家长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儿童进行复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要为儿童提供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骨折的愈合。例如,让儿童多食用牛奶、豆制品、海鲜等富含钙的食物,以及多晒太阳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2.特殊病史儿童:对于有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等特殊病史的儿童,发生青枝骨折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评估和治疗。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原有骨骼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监测,防止出现与原有骨骼疾病相关的并发症。例如,如果儿童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等疾病,在固定和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防止骨折反复发生以及骨骼进一步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