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软骨损伤怎么办
膝关节软骨损伤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非手术治疗有休息与制动、物理治疗(冷敷、热敷、超声波治疗)、康复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膝关节屈伸训练);手术治疗有软骨修复手术(微骨折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和关节镜手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肥胖人群各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以非手术为主且康复训练需专业指导,老年人手术谨慎、非手术注意温度等,肥胖人群需控体重、选合适康复方式。
一、膝关节软骨损伤的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如是否有扭伤、撞击等情况,了解受伤时的体位、力量大小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受伤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多因运动损伤,老年人可能与退变及轻微外伤有关,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过度运动、肥胖等会增加风险,有膝关节既往病史者再次损伤概率更高。
2.临床表现:患者常诉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上下楼梯、蹲起时症状可能加重,通过体格检查可初步判断软骨损伤情况,如研磨试验等。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膝关节骨质大体情况,有无骨质增生、游离体等,但对软骨损伤显示不敏感。
磁共振成像(MRI):是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软骨损伤的部位、程度(如分为Ⅰ度:软骨表面不规则;Ⅱ度:达软骨全层但未累及软骨下骨;Ⅲ度:累及软骨下骨)等。
二、非手术治疗
1.休息与制动:急性期应减少膝关节负重活动,必要时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让损伤的软骨有修复的时间,不同年龄人群制动时间需根据损伤程度调整,儿童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遵循专业建议。
2.物理治疗:
冷敷:急性期72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可减轻肿胀和疼痛,利用低温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炎性物质渗出。
热敷:急性期过后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和热效应,促进软骨修复相关的细胞代谢等,有研究表明一定频率和剂量的超声波对软骨损伤修复有积极作用。
3.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随时随地可进行,收缩股四头肌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可增强股四头肌力量,稳定膝关节,不同年龄人群训练强度可适当调整,儿童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合适强度训练。
膝关节屈伸训练: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有助于维持膝关节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老年人进行该训练时要缓慢,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
三、手术治疗
1.软骨修复手术:
微骨折术:适用于软骨损伤累及软骨下骨的情况,通过在软骨缺损处制造微小骨折,刺激骨髓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纤维软骨修复缺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于年轻患者运动需求较高时可考虑,但需注意术后康复对效果的影响。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CI):对于较局限的软骨损伤,采取患者自身的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再移植到损伤部位,能形成较接近正常软骨的组织,但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对患者软骨获取及培养等有一定要求。
2.关节镜手术:通过关节镜可清晰观察膝关节内部情况,同时进行软骨损伤的清理等操作,如清理损伤松动的软骨碎片等,减轻炎症刺激,改善症状,对于存在关节内游离体等情况也可同时处理,手术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但术后仍需规范康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膝关节软骨损伤多与运动相关,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时更应注重非手术治疗为主,康复训练要适度,避免过度制动影响生长发育,且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儿科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密切观察恢复情况,根据儿童自身恢复能力调整治疗方案。
2.老年人:老年人膝关节软骨损伤常合并退变等情况,手术治疗需谨慎评估全身状况,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物理治疗的温度等不宜过高,避免烫伤,康复训练要更缓慢、温和,关注老年人的平衡能力等,防止因膝关节问题导致跌倒等其他并发症。
3.肥胖人群:肥胖会增加膝关节软骨的负荷,无论是非手术还是手术治疗,肥胖人群都需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以减轻膝关节压力,促进软骨损伤的恢复,在康复训练时要选择对膝关节负荷小的方式,如水中运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