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肾性高血压需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动态血压监测等多方面信息,通过全面评估明确是否为肾性高血压及查找具体病因,病史采集要询问肾脏疾病史和高血压家族史,临床表现观察包括血压水平和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有尿常规、肾功能及RAAS相关检查,影像学检查有超声、CT或MRI,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波动情况。
一、病史采集
1.询问肾脏疾病史: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肾脏疾病病史。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等原因,较易并发肾性高血压;多囊肾患者随着囊肿增大压迫肾脏组织,也可能引发高血压,不同肾脏疾病引发肾性高血压的机制有所差异,通过病史采集能初步推测可能与肾性高血压相关。
2.询问高血压家族史:虽然肾性高血压主要由肾脏病变引起,但家族中其他成员的高血压情况也可作为参考,若家族中有多人患高血压,需综合评估肾脏相关因素。
二、临床表现观察
1.血压水平: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通常会升高,可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且部分患者血压升高较为明显,舒张压和收缩压可能均高于正常范围。不同年龄段的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的具体数值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初步考虑血压异常,但肾性高血压的血压升高特点可能有其特殊性,需进一步排查。
2.伴随症状:可能伴有蛋白尿,这是因为肾脏病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蛋白质漏出到尿液中;还可能出现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较为常见,是由于肾脏对水钠代谢调节紊乱,导致水钠潴留引起;部分患者可能有肾功能减退的表现,如尿量改变、血肌酐升高等。不同性别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女性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若出现肾脏相关问题引发高血压,需格外谨慎排查肾性高血压。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查看尿中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情况。若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损伤等肾脏病变,与肾性高血压的发生相关;尿中出现红细胞增多可能提示肾脏有出血性病变等。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高蛋白饮食者可能偶见尿蛋白轻度升高,但肾性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改变往往有其病理性意义。
2.肾功能检查:测定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血肌酐升高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尿素氮水平变化也能反映肾脏对代谢废物的排泄情况,肾功能异常常与肾性高血压并存,通过肾功能检查可了解肾脏功能状态与高血压的关联。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多伴有高血压,且随着肾功能恶化,高血压可能加重。
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相关检查:肾性高血压患者的RAAS系统可能存在异常。血浆肾素活性测定可了解肾素水平,若肾素活性升高,提示RAAS系统被激活,可能与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相关;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测定也有助于评估RAAS系统的功能状态。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肾脏血管病变的患者,RAAS系统异常的表现可能更明显。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结构等情况。例如,多囊肾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内有多个囊性无回声区;肾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发现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的情况。超声检查无创、简便,能初步了解肾脏的大体结构,对肾性高血压的病因排查有一定帮助。对于儿童肾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查也是常用的排查方法之一,需注意儿童检查时的配合度等问题。
2.CT或MRI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肾脏的细微结构,对于诊断肾脏肿瘤、肾动脉畸形等引起的肾性高血压有重要价值。CT血管造影(CTA)可清晰显示肾动脉的形态,有助于发现肾动脉狭窄等病变;MRI血管造影(MRA)对软组织分辨力高,且无辐射,也可用于肾动脉病变的评估。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CT或MRI检查时需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如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五、动态血压监测
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患者血压在一天中的波动情况。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可能有其特点,比如部分患者夜间血压下降不明显,呈现非杓型血压改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波动规律可能有所不同。动态血压监测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血压状态,为肾性高血压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对于老年肾性高血压患者,由于其血压调节功能减退,动态血压监测更有助于全面评估血压情况。
综上,确定肾性高血压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临床表现观察、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动态血压监测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来明确是否为肾性高血压以及进一步查找其具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