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心跳快原因有哪些
失眠与心跳快存在多因素关联,生理因素方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会打破平衡致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快,机体应激反应会让应激神经递质分泌增加刺激心脏致心跳快;心理因素中焦虑情绪会通过神经传导通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致心跳快,精神过度紧张会使大脑皮层兴奋影响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致心跳快;疾病因素里甲状腺功能亢进会因激素分泌过多等使心跳加快且失眠会加重,心血管疾病会因影响心脏供血等致失眠伴心跳快;生活方式因素中咖啡因摄入过量会兴奋中枢致失眠且刺激心脏致心跳快,作息不规律打乱生物钟会影响自主神经对心脏调节致失眠和心跳快
一、生理因素相关原因
(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平衡协调。当失眠发生时,可能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心跳加快。例如,长期失眠的人群,其体内的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分泌可能会出现波动,而肾上腺素可以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这是基于神经-内分泌-心血管调节轴的相关生理机制。从生理角度看,失眠时大脑的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会影响到对心血管系统的调控,使得心跳频率超出正常范围。
(二)机体应激反应
失眠会引发机体的应激反应。当人处于失眠状态时,身体会处于一种相对应激的状态,类似于面临紧急情况时的生理变化。此时,体内的应激相关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这些神经递质会对心脏产生刺激,导致心跳加快。这是机体在应对失眠这种非自然状态时的一种生理性代偿或失调表现,从生理应激的角度解释了失眠与心跳快之间的关联。
二、心理因素相关原因
(一)焦虑情绪影响
失眠和焦虑往往相互影响。当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很容易出现失眠情况,而长期失眠又会加重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会通过神经传导通路影响心血管系统。例如,焦虑时大脑皮层会持续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影响到心血管中枢的调节,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率加快。研究表明,患有焦虑症且伴有失眠的人群,其心跳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这充分体现了心理因素中焦虑情绪与失眠、心跳快之间的紧密联系。
(二)精神过度紧张
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状态的人,失眠的发生率较高。精神过度紧张会使大脑皮层一直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影响到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比如,在面临重大压力事件时,如考试、工作危机等,人们容易出现失眠,同时伴随心跳加快的现象。这是因为精神过度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衡,进而影响心血管功能,使得心率加快,这是心理-生理相互作用在失眠和心跳快关系中的体现。
三、疾病因素相关原因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本身就可能存在基础代谢率增高、交感神经兴奋等情况。而失眠又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种伴随症状或者加重因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心跳加快。当患者同时存在失眠问题时,会进一步加重交感神经的兴奋程度,使得心跳快的症状更为明显。例如,临床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同时存在失眠和心跳快的情况,通过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情,失眠和心跳快的症状会有所改善。
(二)心血管疾病
某些心血管疾病也与失眠和心跳快相关。例如,冠心病患者在病情不稳定时,可能会因为心肌缺血等原因出现失眠,同时伴有心跳加快的现象。这是因为心血管疾病会影响心脏的正常供血和神经调节功能,失眠又会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心率加快。另外,心律失常患者本身就存在心跳节律或频率的异常,而失眠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发作或使原有心律失常加重,从而表现为心跳快。有研究统计显示,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并失眠的人群出现心跳快的比例高于无失眠的患者群体。
四、生活方式因素相关原因
(一)咖啡因摄入过量
如果在睡前摄入较多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浓茶等,咖啡因会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干扰睡眠,导致失眠。同时,咖啡因还具有刺激心脏、使心跳加快的作用。因为咖啡因可以阻断腺苷受体,而腺苷有镇静作用,阻断后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引起心率加快。例如,每天摄入超过一定量(如超过400mg咖啡因)的人群,相比摄入较少的人群,更容易出现失眠和心跳快的情况。
(二)作息不规律
长期的作息不规律,如经常熬夜、昼夜颠倒等,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人体的生物钟对心血管系统的节律性调节有重要作用,生物钟紊乱后,会影响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导致失眠和心跳快。比如,经常上夜班的人群,由于作息与正常生物钟不符,失眠发生率高,且心跳快的情况较为常见。这是因为作息不规律破坏了正常的神经内分泌和心血管调节的节律性,从而引发相关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