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可引发疼痛、感觉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及反射异常等症状。腰背部疼痛有持续性钝痛和平卧缓解站立加剧及突发刺痛难以忍受等情况;下肢放射性疼痛从臀部放射至相应部位,疼痛性质多样;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一致,不同年龄表现有别)和感觉减退(与压迫程度相关);运动功能障碍有肌肉力量下降(不同受压神经根对应不同肌肉力量下降表现,不同年龄进程和恢复不同)和步态异常(不同年龄表现不同);反射异常中膝反射异常与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相关,跟腱反射异常与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相关,不同年龄判断时需注意鉴别。
一、疼痛症状
(一)腰背部疼痛
腰背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较为常见的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先出现腰部持续性钝痛,平卧位时可缓解,站立时则加剧,一般情况下尚可忍受,患者可适当活动或慢走;另一部分患者表现为突发的腰部刺痛,疼痛较为剧烈,难以忍受,需卧床休息,这种疼痛可因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的动作而加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长期腰椎退变基础,疼痛出现相对隐匿,而年轻患者多因腰部突然受力等诱因导致急性发作。
(二)下肢放射性疼痛
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相应神经根时,会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可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酸痛、胀痛、电击样痛等。例如,腰4-5椎间盘突出常压迫腰5神经根,引起小腿外侧及足背内侧放射性疼痛;腰5-骶1椎间盘突出常压迫骶1神经根,导致小腿后外侧及足底放射性疼痛。不同年龄患者的疼痛感受可能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耐受性相对降低,而年轻患者疼痛感觉相对更敏锐。
二、感觉异常症状
(一)麻木感
患者下肢可出现麻木症状,多与疼痛伴随出现。麻木区域与受压神经根支配区域一致,如腰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可出现麻木;骶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后外侧及足底可出现麻木。麻木程度不一,轻者仅感觉肢体有轻微异样感,重者可感觉肢体麻木明显,影响肢体的感觉功能。对于长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老年患者,麻木症状可能会持续存在且逐渐加重,而年轻患者若及时干预,麻木症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二)感觉减退
受压神经根所支配区域的皮肤感觉会减退,通过痛觉、触觉等感觉测试可发现。例如,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患者感觉减退区域的痛觉较正常区域减弱;用棉絮轻触皮肤,触觉也较正常区域不敏感。感觉减退的程度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严重程度相关,压迫越重,感觉减退可能越明显。不同性别患者在感觉减退的表现上并无明显特异性差异,但在治疗及康复过程中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
三、运动功能障碍症状
(一)肌肉力量下降
由于神经根受压,所支配的下肢肌肉力量会逐渐下降。轻者表现为下肢无力,行走时易疲劳,上下楼梯困难;重者可出现肌肉明显萎缩,导致肢体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甚至无法站立、行走。年龄较大的患者本身肌肉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的肌肉力量下降可能会加速肌肉萎缩的进程;年轻患者若能及时解除神经压迫,肌肉力量有望得到较好恢复。例如,腰5神经根受压时,可出现足背伸肌力下降;骶1神经根受压时,可出现足跖屈肌力下降等情况。
(二)步态异常
患者由于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步态会发生改变。可能出现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因下肢疼痛等不适而不得不停下休息;或者行走时身体姿势异常,为了减轻疼痛而采取特殊的步态,如身体向健侧倾斜等。不同年龄患者的步态异常表现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协调性下降等因素,步态异常更为明显,而年轻患者在早期可能通过调整姿势等方式来代偿,步态异常相对不典型。
四、反射异常症状
(一)膝反射异常
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根时,膝反射可能会出现异常。正常情况下,膝反射表现为敲击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肌腱时,小腿出现伸展动作。当腰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不同年龄患者的膝反射异常表现可能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本身膝反射就有一定程度的减退,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年轻患者出现膝反射异常往往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跟腱反射异常
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时,跟腱反射可能出现异常。正常跟腱反射是敲击跟腱时,小腿三头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当骶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可减弱或消失。年龄因素对跟腱反射异常也有影响,老年患者跟腱反射本身可能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减退,在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情况时需注意与生理性减退相鉴别;年轻患者出现跟腱反射异常则多提示神经根受压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