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是什么
剖宫产是切开孕妇腹部和子宫分娩婴儿的外科手术,适用情况包括孕妇骨盆异常、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及胎儿窘迫、多胎妊娠等;过程有术前准备、麻醉、手术操作;术后恢复包括身体恢复(伤口和机能)及哺乳与母婴互动;与自然分娩相比恢复时间和对母婴健康影响不同,高龄产妇和有剖宫产史孕妇有特殊考虑。
一、剖宫产的适用情况
1.孕妇方面
骨盆异常:如果孕妇的骨盆形态异常或有狭窄等情况,胎儿无法通过正常的阴道分娩路径产出,这种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剖宫产。例如,严重的骨盆畸形会限制胎儿从阴道娩出的空间,为保障母婴安全,需行剖宫产。
胎位异常:如横位(胎儿横卧在子宫内)、臀位(胎儿臀部朝下)等异常胎位。当胎位异常时,阴道分娩可能会出现胎儿窘迫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剖宫产是较为安全的选择。比如,完全臀位时,胎儿的头部和肩部等通过阴道娩出会面临困难,剖宫产可避免相关风险。
妊娠合并症:患有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疾病,经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继续妊娠会严重危及孕妇生命时;或者孕妇合并心脏病,心功能较差,无法承受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体力消耗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情况,都需要剖宫产。例如,孕妇患有难以控制的重度子痫前期,随时可能发生抽搐、心脑血管意外等,剖宫产是挽救母婴生命的必要手段。
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是指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危及母婴生命,需立即剖宫产终止妊娠。
2.胎儿方面
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出现缺氧等情况,表现为胎心异常等。例如,胎心监护显示胎儿心率持续异常,通过吸氧等措施无法改善时,需要尽快剖宫产取出胎儿,以避免胎儿发生严重的脑损伤等不良后果。
多胎妊娠:多胎妊娠时,若第一胎为剖宫产,第二胎妊娠时发生子宫破裂等风险较高;或者多胎妊娠中胎儿过大、胎位异常等情况,阴道分娩难度大,剖宫产相对更安全。比如,双胎妊娠中,其中一个胎儿胎位异常且胎儿较大,阴道分娩可能导致难产及胎儿损伤等问题,剖宫产可作为选择。
二、剖宫产的过程
1.术前准备:孕妇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以评估身体状况。同时,会进行皮肤准备,清洁腹部皮肤等。
2.麻醉:通常采用椎管内麻醉(如硬膜外麻醉等),使孕妇下半身失去知觉,但保持意识清醒。
3.手术操作:医生先切开孕妇的腹部皮肤、皮下组织等,然后逐层进入腹腔,切开子宫,取出胎儿,接着处理胎盘等,最后逐层缝合腹部和子宫切口。
三、剖宫产的术后恢复
1.身体恢复
伤口恢复:腹部和子宫的伤口需要一定时间愈合。一般腹部皮肤切口在术后5-7天拆线,子宫切口愈合相对较慢,通常需要数周时间。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如果是肥胖孕妇等,伤口愈合可能会相对延迟。
身体机能恢复:产后需要逐渐恢复体力,产妇需要适当活动,如术后早期在床上翻身、活动四肢等,以促进胃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等并发症。一般术后24小时可尝试下床活动,但要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2.哺乳及母婴互动:剖宫产术后产妇身体恢复后应尽早开始哺乳,这有助于子宫收缩恢复,同时也利于母婴情感交流。但术后最初可能因伤口疼痛等影响哺乳姿势,需要医护人员指导正确的哺乳方式。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后应尽早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等互动,促进新生儿的情感和生理发育。
四、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比较及特殊人群考虑
1.与自然分娩的比较
恢复时间:自然分娩产妇恢复相对较快,剖宫产产妇身体创伤较大,恢复时间较长。例如,自然分娩产妇可能产后1-2天即可出院,而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通常在5-7天左右。
对母婴健康的影响:自然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的挤压等,有助于胎儿肺部等器官的发育,且产后发生某些感染等风险相对剖宫产较低。但自然分娩可能会有会阴撕裂等情况。剖宫产可避免阴道分娩过程中的一些风险,但术后有发生感染、出血、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的可能。
2.特殊人群考虑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剖宫产的风险相对较高,如术后发生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在孕期需要更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术前充分评估孕妇的身体状况,术后加强护理,预防相关并发症。
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需要评估子宫切口的情况。如果前次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等,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孕期要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密切观察子宫情况,分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必要时再次剖宫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