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己判断是否患有颈椎病
颈椎病可通过症状表现判断,颈部有疼痛、僵硬等症状,上肢有麻木、无力等症状,脊髓型颈椎病有下肢行走不稳等症状,头部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可通过压痛点检查、颈椎活动度检查、神经根牵拉试验、霍夫曼征检查等体征检查判断;影像学检查如颈椎X线、MRI等可辅助判断,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有相关病史人群应密切关注,特殊人群需谨慎判断,出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
一、症状表现判断
(一)颈部症状
1.疼痛:颈部常出现疼痛,可表现为酸痛、胀痛或刺痛等。部分患者颈部疼痛会放射至肩部、背部等部位。研究表明,长期伏案工作、颈部姿势不良等人群易出现颈部疼痛相关颈椎病表现,这是因为颈椎长期处于不当姿势,导致颈椎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受到牵拉或劳损,引发疼痛。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的人群,由于颈部保持前屈姿势时间过长,颈部肌肉持续紧张,容易出现颈部疼痛。
2.僵硬:颈部活动不灵活,有僵硬感,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保持某一姿势后,颈部僵硬感往往更为明显。这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等组织发生病变或功能紊乱,影响了颈部的正常活动度。比如,夜间睡眠姿势不当,可能会加重颈部肌肉的紧张和僵硬程度。
(二)上肢症状
1.麻木:上肢可能出现麻木感,多从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麻木的感觉可能为针刺样、触电样等。相关研究显示,颈椎病导致神经根受压时,容易引起上肢麻木。当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等压迫到神经根,会影响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出现上肢麻木症状。例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出现上肢不同程度的麻木。
2.无力:上肢力量减弱,拿东西时可能感觉使不上劲,严重时甚至无法持物。这是因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功能,导致肌肉力量下降。比如,患者可能发现自己原本能轻松拿起的杯子,现在难以握住。
(三)下肢症状
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下肢症状,如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走路时感觉下肢无力、发飘,容易摔倒。这是由于脊髓受到压迫,影响了下肢的运动神经传导。脊髓型颈椎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下肢症状往往提示病情较为严重。例如,患者在行走过程中会明显感觉步态异常,需要小心翼翼地行走以避免摔倒。
(四)头部症状
部分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等头部症状。这是因为颈椎病变影响了椎动脉的供血,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头痛。尤其是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头晕症状较为常见,可能在颈部活动时加重。比如,颈部突然转动时,可能会诱发头晕发作。
二、体征检查判断
(一)压痛点检查
医生或患者自己可以用手指按压颈部,寻找压痛点。一般来说,病变的颈椎部位可能有明显的压痛点。例如,在颈椎棘突旁、椎间隙等部位按压时,若患者感觉疼痛加剧,可能提示该部位存在颈椎病相关病变。
(二)颈椎活动度检查
检查颈部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旋转等活动范围。正常情况下,颈部有一定的活动幅度,如果颈部活动度明显受限,如前屈、后伸等活动时感觉困难,可能与颈椎病有关。例如,颈椎病患者可能出现颈部旋转时疼痛或活动不顺畅的情况。
(三)神经根牵拉试验
医生牵拉患者上肢,同时向相反方向牵拉颈部,若患者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加重,则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受压。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检查方法。例如,医生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托住患者颈部,然后向相反方向牵拉,观察患者上肢的反应。
(四)霍夫曼征检查
医生用拇指快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若患者出现拇指内收、其他手指屈曲等表现,则为霍夫曼征阳性,可能提示脊髓型颈椎病。但该检查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患者自己可能较难准确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初步提示
虽然自己判断主要依靠症状和体征,但影像学检查能辅助判断。不过自己无法直接进行影像学检查,但了解影像学检查的相关表现有助于辅助判断。例如,颈椎X线检查可观察颈椎的生理曲度、椎体形态等;颈椎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颈椎间盘、脊髓等组织的情况,对于判断颈椎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如果自己出现上述较多症状和体征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患有颈椎病。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颈椎病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例如,年轻人长期低头玩电子设备可能更容易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老年人由于颈椎退变等原因,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有颈椎外伤史、长期颈部不良姿势等病史的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己颈部的情况,一旦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以便早期发现颈椎病并采取相应措施。特殊人群如孕妇等,在判断颈椎病时需谨慎,避免一些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或治疗方式,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