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感染性腹泻需鉴别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有不洁饮食史、粪便培养可分离特定菌株,沙门菌感染多有食用污染肉类蛋类史、粪便培养可检出沙门菌)和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感染多见于婴幼儿、秋冬流行、粪便电镜可发现病毒颗粒,诺如病毒感染多由污染食物水引起、可检测核酸确诊);非感染性腹泻需鉴别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多见于中青年、有腹泻脓血便等表现及结肠镜等改变,克罗恩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变节段性分布及有相应检查改变)、吸收不良综合征(乳糜泻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对麸质过敏及有相关检查改变,热带性口炎性腹泻多见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有腹泻消瘦等表现及相关检查异常)、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略多、腹泻型有相应表现且与精神饮食等相关
一、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一)细菌感染
1.大肠杆菌感染:
可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鉴别。大肠杆菌肠炎常有不洁饮食史,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为水样便,重者可出现黏液脓血便。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特定的大肠杆菌菌株,如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等,有相应的细菌学依据支持诊断。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病,儿童相对更易受影响,生活中不注意饮食卫生是重要诱因,若有肠道基础病史者感染后症状可能更复杂。
2.沙门菌感染:
沙门菌感染的患者多有食用受污染肉类、蛋类等病史,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粪便可为稀便、黏液便或脓血便。粪便培养可检出沙门菌,不同血清型的沙门菌感染表现可能有差异,年龄较小的儿童感染后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关注,生活中食品的安全储存和加工是预防关键,有免疫缺陷等病史者感染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
(二)病毒感染
1.轮状病毒感染: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于秋冬季节,常呈流行性发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粪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粪便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血清学检测轮状病毒抗体有助于诊断。婴幼儿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后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需特别关注其液体平衡情况,生活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有一定作用,有胃肠道发育异常等病史的婴幼儿感染后需更谨慎处理。
2.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多由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可散发或暴发流行,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粪便多为稀水便或水样便。通过粪便或呕吐物中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可确诊,不同年龄人群感染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可能不同,对于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感染后更需注意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生活中注意饮食饮水卫生是重要预防措施。
二、非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一)炎症性肠病
1.溃疡性结肠炎:
多见于中青年,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主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可有里急后重感。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及溃疡形成,病理检查有特异性炎症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中青年发病相对多见,生活中精神压力等因素可能影响病情,有自身免疫相关病史者需警惕该病的发生,病情活动期需关注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
2.克罗恩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变可累及消化道各部位,呈节段性分布。临床表现多样,有腹泻、腹痛、腹部包块、瘘管形成等,结肠镜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病变特征,病理检查显示非干酪性肉芽肿等改变。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患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生活中注意避免肠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对于有肠道手术史等病史者需密切监测病情复发可能。
(二)吸收不良综合征
1.乳糜泻:
是由于机体对麸质(小麦、大麦、黑麦中的醇溶蛋白)过敏引起的小肠黏膜损伤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表现为腹泻、脂肪泻、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血清学检测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等可辅助诊断,小肠活检可见特征性的黏膜病理改变。儿童患者生长发育受影响较大,需特别关注营养补充,生活中严格避免含麸质食物摄入是关键,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人群需更注意饮食筛查。
2.热带性口炎性腹泻:
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病因可能与小肠细菌过度繁殖、营养缺乏等有关。临床表现为腹泻、消瘦、贫血等,小肠液检查可发现细菌过度生长,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相关指标异常。不同地区发病有差异,热带地区人群需注意当地的卫生和营养状况,对于有长期在热带地区生活史者需考虑该病可能,纠正营养缺乏是重要治疗方面。
(三)肠易激综合征
1.临床特点: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略多于男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泻,常伴有腹痛、腹胀,排便后症状可缓解,粪便多为糊状或稀水样,无脓血,但可带有黏液。症状反复发作,与精神因素、饮食等密切相关,如焦虑、紧张、进食刺激性食物等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不同年龄中中青年较常见,女性因内分泌等因素相对更易患病,生活中调整心态、合理饮食对控制症状重要,有精神心理疾病病史者需格外关注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