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怎么办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佩戴腰围)、物理治疗(牵引治疗、推拿按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有相应指征及方式)和康复锻炼(腰部伸展锻炼、腰背肌锻炼),不同年龄患者在各治疗环节有不同注意事项,各治疗方式有其适用及禁忌情况,以缓解症状、解除神经压迫、预防复发等。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的患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硬板床,卧床时间通常为2-3周。这样可以减少椎间盘所受压力,缓解对神经的压迫,减轻腿麻症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要求类似,但儿童患者需注意床垫的舒适度,避免过硬或过软影响脊柱发育。成年人中,长期伏案工作者因工作生活方式导致腰椎负担重,更需重视卧床休息来缓解症状。有腰椎病史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更应严格执行卧床休息。
休息时采取仰卧位,可在膝下垫一薄枕,使膝关节微屈,这样能进一步放松腰部肌肉,减轻椎间盘压力。
2.佩戴腰围
在卧床休息缓解症状后,可佩戴腰围起床活动。腰围可以限制腰椎活动,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一般佩戴时间不宜超过3个月。对于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较强,佩戴腰围时间可适当缩短;老年患者腰椎稳定性较差,可适当延长佩戴时间,但需注意避免因长期佩戴腰围导致腰部肌肉萎缩。生活方式久坐的人群佩戴腰围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腰椎,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在活动时佩戴腰围能降低复发风险。
二、物理治疗
1.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是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一般采用持续牵引,牵引重量根据患者体重等情况调整,通常为体重的1/10-1/7。牵引治疗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的患者,但对于孕妇、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等应慎用。儿童患者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因其脊柱发育尚未成熟。不同年龄患者牵引重量和牵引时间需严格把控,成年人牵引时间一般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老年人牵引时间宜短,重量宜轻。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牵引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推拿按摩
专业的推拿按摩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但推拿按摩需由专业医生操作,避免暴力推拿。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由于脊柱结构娇嫩,一般不建议推拿按摩;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推拿按摩时力度要轻柔。生活方式不良、长期腰部劳损的人群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推拿按摩来缓解腿麻症状,但有腰椎骨折、肿瘤等疾病的患者禁忌推拿按摩。推拿按摩的频率一般每周2-3次,每次时间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而定。
三、药物治疗
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具体非甾体抗炎药1]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止痛作用,能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的腿麻伴有的疼痛症状。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需慎用,因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加重消化道溃疡病情。儿童患者一般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对肾脏等器官的影响,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
四、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若患者经过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进行性肌力下降、大小便失禁等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手术指征的把握需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和病情进展。儿童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且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因为儿童脊柱处于发育阶段,手术可能对脊柱发育产生影响;老年患者身体耐受性差,手术指征的掌握更要严格权衡手术收益与风险。
2.手术方式
常见的手术方式有髓核摘除术等。手术的目的是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对神经的压迫。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术后患者需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康复训练,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儿童患者术后康复训练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影响脊柱正常发育;老年患者术后康复训练要注重安全性,以逐步恢复腰部功能为主。
五、康复锻炼
1.腰部伸展锻炼
患者可进行五点支撑法等腰部伸展锻炼。五点支撑法是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对于儿童患者,可在家长辅助下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如被动的腰部前屈后伸活动,但要注意力度适中;老年人进行五点支撑法时力度不宜过大,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动作幅度和频率。生活方式久坐人群可通过定期进行腰部伸展锻炼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的发生,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坚持康复锻炼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2.腰背肌锻炼
常见的有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形似飞燕。儿童患者可在早期进行一些简单的类似动作模仿,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老年人进行小飞燕动作时需根据自身腰部情况,可从短时间坚持开始,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强度。腰背肌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定腰椎,减轻椎间盘压力,从而缓解腿麻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