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怎么运动
腰椎间盘突出不同时期运动建议不同,急性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并可进行简单床上拉伸;缓解期可游泳、进行腰背肌锻炼和瑜伽;运动前要充分热身,强度循序渐进,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老年、女性患者运动需分别考量。
一、急性期运动建议
1.卧床休息为主:在腰椎间盘突出急性期,疼痛较为明显时,应尽量多卧床休息,减少腰部的负重和活动,让受损的椎间盘有一定的恢复时间。一般建议卧床1-2周左右,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仰卧位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这样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侧卧位时可使双腿弯曲。
2.简单的床上拉伸:
屈膝抱腿:仰卧位,一侧膝关节屈曲,双手抱住小腿,尽量将大腿贴近腹部,保持10-15秒,然后换另一侧,每侧重复3-5次。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腰部及下肢后侧的肌肉,缓解肌肉紧张,但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疼痛。
仰卧位交替直腿抬高:仰卧位,一侧腿伸直缓慢抬高,与床面成30°-40°,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然后换另一侧,每侧重复5-10次。可以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同时对腰部也有一定的拉伸作用,但要根据自身疼痛情况调整抬高的角度和力度,若疼痛明显则减少抬高的高度和次数。
二、缓解期运动建议
1.游泳:
蛙泳:是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运动方式。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自重对腰部椎间盘的压力,同时蛙泳时的腿部和腰部动作能够锻炼腰背肌力量。一般建议每周进行2-3次游泳,每次游泳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左右。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泳池深度和水温,确保安全;成年患者则要根据自身的体能和游泳水平合理安排运动量。
仰泳:也可以进行适量的仰泳运动,仰泳时腰部肌肉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同时手臂划水和腿部打水的动作也能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同样要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2.腰背肌锻炼:
小飞燕:俯卧位,双臂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部、肩部和双腿尽量向上抬起,像飞燕一样,保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对于老年人或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患者,要注意抬起的幅度不宜过大,避免腰部过度用力;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和幅度。
五点支撑法: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2-3秒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该动作对于腰部肌肉力量的锻炼也有很好的效果,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动作的频率和幅度。
3.瑜伽:
猫牛式:四足跪位,双手与肩同宽,双膝与臀同宽。吸气时背部下沉,头部向上抬起;呼气时背部拱起,头部下垂,重复10-15次。猫牛式能够很好地活动腰部脊柱,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改善腰部活动度有帮助。但在练习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对于初学者或腰部情况较差的患者,可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下犬式:从四足跪位进入,臀部向上抬起,伸直手臂和双腿,背部呈倒V字形,保持10-15秒。下犬式可以拉伸腰部后侧的肌肉,增强背部肌肉力量,但要根据自身的柔韧性来调整姿势,不要强行拉伸。
三、运动注意事项
1.运动前充分热身:无论是进行哪种运动,在正式开始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如缓慢地散步、腰部的小幅度转动等,一般热身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使身体各个部位尤其是腰部肌肉得到预热,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对于有既往腰部病史的患者,热身活动更要谨慎,逐步增加活动幅度。
2.运动强度循序渐进:运动强度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不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加重、下肢麻木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咨询医生。年轻且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相对较快地增加运动强度,但也要注意适度;年老体弱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要缓慢增加强度,以身体能耐受为准。
3.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
儿童患者:儿童腰椎间盘突出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因素或外伤等有关。如果是儿童因特殊情况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需要运动锻炼,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非常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缓慢的爬行等低强度活动,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要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和耐受能力,避免对脊柱造成不良影响。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运动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的弯腰、扭转等动作,防止发生骨折等意外。可以选择一些更为柔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太极拳中的一些缓慢的腰部转动和拉伸动作对腰部的锻炼较为温和,有助于维持腰部的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但要注意运动的场地要安全,避免摔倒。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腰部可能会比较敏感,运动时要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项目。例如在生理期可以减少腰背肌锻炼的强度和时间,选择一些相对轻柔的运动,如散步等,避免因腰部过度用力导致腰部不适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