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流性食道炎的症状
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多样,典型症状有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餐后1小时易出现,卧位等可加重,老年人更明显)、反流(胃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饱餐后或夜间易发生,肥胖人群多见)、胸痛(部位在胸骨后或剑突下,性质多样,易与心血管疾病混淆,吸烟饮酒人群发生率高);非典型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初期间歇性,后期永久性)、吞咽疼痛(进食过热等食物可加重,儿童表现可能为拒食哭闹)、咽喉炎(反流物刺激咽喉所致,长期用嗓人群易出现)、慢性咳嗽(夜间或平卧时加重,老年人多见)、哮喘(反流物吸入气管引发,有哮喘病史者易诱发加重);特殊人群方面,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及用药等因素发病率高且症状不典型,需定期体检和调整生活方式;儿童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完善,表现为吐奶等,用药需遵医嘱并调整饮食;孕妇因激素和子宫压迫易患病,先调整生活方式,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肥胖人群要控制体重、调整饮食;长期吸烟饮酒人群应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
一、典型症状
1.烧心:这是反流性食管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部分患者烧心症状可在夜间入睡时发作。烧心症状的出现是由于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神经反射所致。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但老年人因食管蠕动功能减退,烧心症状可能更为明显。
2.反流: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反流症状多发生于饱餐后,也可在夜间睡眠时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压较高,更容易出现反流症状。
3.胸痛: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胸痛,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痛、刺痛、钝痛等,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颈部、耳后等部位,有时酷似心绞痛。胸痛症状易与心血管疾病混淆,需要仔细鉴别。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食管黏膜抵抗力下降,发生胸痛的几率相对较高。
二、非典型症状
1.吞咽困难:初期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导致永久性吞咽困难。吞咽困难症状在进展期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在进食固体食物时更为明显。有食管狭窄病史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
2.吞咽疼痛:由酸性反流物刺激食管上皮下的感觉神经末梢所引起,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严重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等部位。吞咽疼痛在进食过热、过冷或辛辣食物时可加重。儿童患者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可能仅表现为拒食、哭闹等。
3.咽喉炎:反流物刺激咽喉部可引起咽喉炎,出现咽部不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疼痛感等症状,还可伴有声音嘶哑、咳嗽等表现。长期用嗓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咽喉部本身较为敏感,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刺激而出现咽喉炎症状。
4.慢性咳嗽:反流物刺激呼吸道可引起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有时可伴有少量白色黏痰。咳嗽症状常在夜间或平卧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因咳嗽导致睡眠障碍。老年人由于呼吸道防御功能减退,更容易出现慢性咳嗽症状。
5.哮喘:少数患者可因反流物吸入气管,刺激气道引起哮喘发作。哮喘症状可在无季节性的情况下发作,且对支气管扩张剂的治疗反应不佳。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可能会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
三、特殊人群提示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食管蠕动和清除能力下降,同时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服用的药物也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导致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较高。老年人出现症状后可能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建议老年人定期体检,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睡前进食、抬高床头等。在用药方面,要谨慎选择,避免使用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药物。
2.儿童: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出现反流症状。但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身症状,常表现为吐奶、拒食、哭闹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饮食和睡眠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使用对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如少量多餐、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3.孕妇: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同时增大的子宫压迫胃部,导致胃内压力升高,容易引发反流性食管炎。孕妇出现症状后,应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可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缓解症状,如避免饭后立即平卧、穿宽松衣物等。若症状严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4.肥胖人群:肥胖会增加腹压,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容易引起反流。肥胖人群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以缓解反流症状。同时,要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糖食物,这些食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加重反流。
5.长期吸烟、饮酒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削弱食管清除胃酸的能力,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此类人群应戒烟限酒,减少对食管黏膜的刺激。同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精神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