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b级的病因是什么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如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长期吸烟、过度饮酒、肥胖、年龄增长、某些药物等可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食管清除作用降低,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老年等因素可致食管蠕动减慢;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营养不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会破坏黏膜屏障)、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胃酸和胃蛋白酶、胆汁、胰酶等反流物可损伤食管黏膜)、其他因素(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肥胖、长期便秘、腹水等;食物因素,巧克力、高脂肪食物、酸性食物等可诱发反流;精神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等可影响食管和胃的调节功能),同时针对孕妇、肥胖者、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给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建议。
一、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
1.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食管下括约肌是食管与胃交界处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重要结构。多种因素可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可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其压力降低;过度饮酒也会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尤其是酗酒者更为明显。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内压升高,会对食管下括约肌产生较大压力,使其功能受损。年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食管下括约肌的结构和功能会逐渐衰退,老年人发生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概率相对较高。此外,一些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收缩功能,从而增加反流的可能性。
2.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正常情况下,食管的蠕动可有效清除反流物。当食管蠕动功能减弱时,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对食管黏膜的损伤加重。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帕金森病患者,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影响食管的神经支配,可导致食管蠕动减慢。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神经病变,也可能影响食管的正常蠕动功能。老年人食管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食管蠕动功能也会相应减弱,不利于反流物的清除。
3.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食管黏膜的屏障作用可以保护食管免受反流物的损伤。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过烫、过辣、过酸的食物,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破坏黏膜屏障。营养不良的人群,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素时,食管黏膜的修复和防御能力会下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这类药物可能抑制食管黏膜的前列腺素合成,削弱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
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攻击作用
1.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对食管黏膜损伤的主要成分。胃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直接破坏食管黏膜的上皮细胞,导致黏膜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下活性较高,能进一步分解食管黏膜的蛋白质,加重黏膜损伤。当胃酸分泌过多,如患有胃泌素瘤等疾病时,反流物中的胃酸浓度增加,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更为严重。
2.胆汁:胆汁中的胆盐和溶血性卵磷脂等成分对食管黏膜也有损伤作用。胆汁反流在部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伴有幽门功能不全或胆囊疾病的患者。胆汁反流可破坏食管黏膜的脂质层,使黏膜通透性增加,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对食管黏膜的侵蚀。
3.其他物质:反流物中的胰酶等物质也可能参与食管黏膜的损伤过程。当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时,胰酶等消化酶可对食管黏膜产生化学性刺激和损伤。
三、其他因素
1.腹内压增高:妊娠是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在妊娠中后期,增大的子宫会压迫腹腔脏器,使腹内压升高,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内压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增加了反流的机会。长期便秘患者,排便困难时会用力增加腹压,也可能导致胃食管反流。腹水患者由于腹腔内液体增多,腹内压明显升高,同样容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
2.食物因素:某些食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或刺激胃酸分泌,从而诱发反流。巧克力中含有咖啡因和可可碱等成分,可使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高脂肪食物可延缓胃排空,增加胃内压力,促使胃内容物反流;柑橘类水果、番茄等酸性食物可直接刺激食管黏膜,加重反流症状。
3.精神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下,可影响神经系统对食管和胃的调节功能。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能抑制食管蠕动和胃排空,导致反流物在食管内停留时间延长。同时,心理压力还可能影响胃酸分泌,增加反流的可能性。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患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等人群,由于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风险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孕妇在孕期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食用易引起反流的食物,如巧克力、高脂肪食物等,同时要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但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对胎儿造成影响。肥胖者应积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降低腹内压。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用药需谨慎,应充分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儿童如果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要及时就医,尽量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调整饮食习惯等,避免过早使用药物,尤其是一些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同时,要积极控制原发病,以改善食管的功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