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律失常脉搏跳一下停一下
间歇脉表现为正常脉搏中出现提前弱脉及延长间歇,常见病因有心脏本身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和全身性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诊断靠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抗心律失常,预防需生活方式调整(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和定期体检。
一、定义与表现
阵发性心律失常出现脉搏跳一下停一下的情况,医学上称为间歇脉。其表现为在一系列正常规则的脉搏中,出现一次提前而较弱的脉搏,其后有一较正常延长的间歇(代偿间歇)。
二、常见病因
1.心脏本身疾病
冠心病: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出现间歇脉。在年龄方面,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男性发病率相对略高,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患病风险,有冠心病病史者更易出现此类心律失常表现。
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肌病患者,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影响心脏正常的电活动和机械活动,从而导致阵发性心律失常伴间歇脉。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需格外关注,不良生活习惯如过度饮酒等可能加重病情。
2.全身性因素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血钾浓度异常会影响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导致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改变,引发心律失常出现间歇脉。长期腹泻、呕吐、应用利尿剂等情况易导致低钾血症,各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儿童腹泻严重时若未及时纠正电解质,更易出现相关问题。
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影响心脏的代谢和电活动,可引起阵发性心律失常伴间歇脉。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因素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而导致心脏相关异常表现。
三、诊断方法
1.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可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波形,能明确是否存在心律失常以及心律失常的类型,通过分析心电图上P波、QRS波群等的形态、间距等情况,判断是否为间歇脉相关的心律失常。对于阵发性发作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它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提高间歇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能准确捕捉到脉搏跳一下停一下时的心电图变化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和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
2.心脏超声检查
通过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心肌的厚度、瓣膜的运动情况等。对于怀疑有心脏结构异常导致的阵发性心律失常伴间歇脉的患者,心脏超声是重要的检查手段。例如,心肌病患者通过心脏超声可发现心肌结构的改变,冠心病患者若存在心肌缺血导致的室壁运动异常等情况也可在心脏超声上有所体现,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意义相似,但儿童进行检查时需注意做好安抚工作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四、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冠心病引起,需要改善心肌供血,如应用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的药物等(具体药物需根据病情由医生选择),同时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建议戒烟,有高脂血症的患者要调整血脂水平等。对于心肌病患者,根据心肌病的类型进行相应治疗,如扩张型心肌病可能需要营养心肌等治疗,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进行相应的心功能维护治疗。
对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需要纠正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时补充钾盐等。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律失常,需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采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其他合适的治疗方法来调整甲状腺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心脏的异常表现。
2.抗心律失常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的具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对于某些早搏相关的间歇脉情况,可能会用到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严格遵循循证医学依据,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在选择药物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例如儿童一般尽量避免使用可能有较多副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等合适的处理方式。
五、预防措施
1.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的饮食要求,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支持正常生长发育,避免过度食用垃圾食品;成年人要注意控制饮食量和饮食结构,预防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心律失常的风险。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运动,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适合自身,避免过度运动对心脏造成负担。老年人运动时要更加谨慎,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引发心律失常等问题。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可以显著降低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无论哪个年龄阶段,戒烟限酒都对心脏健康有益,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群,应逐渐减少吸烟量、控制饮酒量直至戒烟限酒。
2.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项目,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较大等高危人群更要加强体检频率。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心脏的异常情况,如早期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肌病的早期迹象等,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阵发性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体检频率可有所不同,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老年人可根据身体状况适当增加体检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