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做什么检查
骨密度检查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诊断骨质疏松金标准,测骨矿物质密度,不同部位、人群有不同参考值,生活方式不健康等人群风险高,检查过程安全)和定量超声(QUS,利用超声特性测骨密度,操作简便无辐射,用于筛查,检查时将探头放特定部位);实验室检查有血钙(可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病因,不同年龄、人群血钙范围不同)、血磷(肾脏疾病可致磷代谢紊乱影响骨骼健康)、碱性磷酸酶(骨转换增加时升高,需结合其他检查)、骨代谢标志物(骨形成标志物反映成骨细胞活性,骨吸收标志物反映骨吸收程度);X线检查可观察骨骼形态结构变化,早期可能无异常,随病情进展有相应表现,检查时按要求摆姿势成像;磁共振成像(MRI)对骨骼病变早期诊断敏感,可发现骨髓水肿等,不同年龄人群意义不同,检查时按要求调整体位保持静止成像。
一、骨密度检查
1.双能X线吸收法(DXA)
原理及意义:这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方法。它通过测量骨矿物质密度(BMD)来评估骨骼状况。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有不同的正常参考值,例如腰椎、股骨颈等部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其正常骨密度范围不同。比如,年轻女性腰椎的正常BMD值有相应的参考区间,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当BMD低于同性别年轻成人骨密度峰值的2.5个标准差时,就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对于男性,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也会缓慢下降,同样可以用该方法来评估骨密度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人群,骨密度下降风险增加,通过DXA检查能更早发现骨密度变化。有骨质疏松病史或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DXA检查可以监测骨骼健康状况。
检查过程:受检者躺在检查床上,身体保持平稳,X线设备会从不同角度发射低剂量的X线,来测量骨骼对X线的吸收程度,从而计算出骨密度值。整个过程相对安全,辐射剂量非常低。
2.定量超声(QUS)
原理及意义:利用超声波通过骨骼时的声学特性来测定骨密度。该方法操作简便、无辐射,常用于筛查骨质疏松。它可以检测跟骨、胫骨等部位的超声传导速度和振幅衰减等指标。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QUS检查相对容易进行。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骨骼受力情况不同,QUS也能对其骨骼状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有骨质疏松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长期卧床的患者,QUS可以作为初步的骨骼健康评估手段。
检查过程:将超声探头放置在特定的骨骼部位,如跟骨,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获取相关参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钙、血磷和碱性磷酸酶
血钙:正常情况下血钙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骨质疏松,血钙会升高;而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质疏松,血钙可能正常或降低。对于不同年龄人群,血钙的正常范围有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钙有其特定的正常区间,成人也有相应的参考值。性别方面,一般来说成年男性和女性血钙水平无显著性别差异,但在特殊生理状态下,如孕期、哺乳期女性血钙需求增加,可能会有变化。生活方式中,长期低钙饮食的人群血钙可能偏低,通过检测血钙可以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的一些病因。
血磷:血磷水平也与骨质疏松相关。某些肾脏疾病可能影响磷的代谢,进而影响骨骼健康。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伴有磷代谢紊乱,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对于有肾脏疾病病史的人群,监测血磷水平非常重要。
碱性磷酸酶: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常见于骨转换增加的情况,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活动期,成骨细胞活性增强时碱性磷酸酶会升高。但需要注意,一些肝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所以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骨代谢标志物
骨形成标志物:如血清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等。骨钙素是由成骨细胞分泌的,能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在骨质疏松的早期,骨形成标志物可能会有变化,对于评估骨形成状态有重要意义。例如,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早期骨形成标志物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可以了解骨骼的代谢情况。
骨吸收标志物:如尿脱氧吡啶酚、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S-CTX)等。尿脱氧吡啶酚是骨组织中胶原降解的产物,能反映骨吸收的程度。在骨质疏松患者中,骨吸收增加时,骨吸收标志物会升高。对于判断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的快慢有重要价值,比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吸收加快时,尿脱氧吡啶酚水平会升高。
三、X线检查
1.原理及意义:X线检查可以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等变化。早期骨质疏松在X线片上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等表现。对于有骨折风险的人群,X线检查可以发现是否已经发生了隐匿性骨折等情况。例如,老年人轻微外伤后,通过X线检查可能发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等情况,而这些骨折可能与骨质疏松相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的人群,骨骼受到的影响可能在X线片上有所体现,如骨密度降低等表现。
2.检查过程:受检者需要按照医生要求摆好姿势,X线机发射X线对骨骼部位进行成像,医生根据X线片上骨骼的影像特征来判断骨骼状况。
四、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原理及意义:MRI对于骨骼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在发现骨髓水肿、早期微小骨折等方面比X线更敏感。在骨质疏松患者中,MRI可以更早地发现骨骼内部的一些细微变化。对于有不明原因骨痛的骨质疏松患者,MRI检查有助于查找疼痛的原因,比如是否存在骨髓的异常改变等。不同年龄人群,MRI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MRI可以观察骨骼的发育情况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老年人则可以通过MRI更好地评估骨骼的病变程度。
2.检查过程:受检者躺在磁共振检查床上,根据检查部位调整体位,然后机器启动进行成像,整个过程中受检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