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心律失常
小儿心律失常是儿童心脏节律异常的病症,分为快速性和缓慢性两类,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等病因,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治疗需针对病因和心律失常类型进行,治疗时要注意小儿特殊情况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定义
小儿心律失常是指儿童心脏的节律发生异常,正常心脏的跳动是有规律且协调的,而心律失常时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等出现异常情况。心脏的正常跳动依赖于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产生并传导电信号来调控,当这个电信号的产生或传导出现问题时,就会引发小儿心律失常。
二、分类及特点
(一)快速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多见于儿童运动后、发热、情绪激动等情况,年龄越小,心率正常范围相对较快,当心率超过同年龄正常心率上限时可考虑为窦性心动过速。其电生理基础是窦房结发放冲动的频率增快,一般通过心电图可发现P波规律出现,频率高于正常范围。
2.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是小儿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突然发作突然终止,发作时心率可达180-300次/分以上,患儿可能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表现。心电图特征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绝对规则,P波常不易辨认。
3.室性心动过速
相对较少见,但病情往往较严重,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儿童,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宽大畸形,心室率通常在100-250次/分,节律可略不规则。
(二)缓慢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缓
可见于健康儿童,尤其是睡眠状态下,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情况,心率低于同年龄正常心率下限,心电图显示P波规律出现,频率低于正常范围。
2.房室传导阻滞
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无明显症状,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心房冲动不能下传心室;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所有心房冲动均不能下传心室,心室率明显减慢,可出现头晕、乏力、甚至晕厥等表现,心电图显示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心室率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控制。
三、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1.心脏结构异常
如先天性心脏病,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心脏结构的异常会影响心脏电信号的正常传导,从而导致心律失常。例如室间隔缺损时,左向右分流可使右心容量负荷增加,进而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
2.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与基因缺陷有关,如长QT间期综合征,是由于编码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改变,从而引发心律失常,此类疾病在儿童中也可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二)后天性因素
1.感染
病毒感染是常见原因,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侵犯心肌后,可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异常,引发心律失常。例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心肌炎症,进而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2.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导致小儿心律失常,如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不当,或者使用了具有心脏毒性的药物,像化疗药物等,可能干扰心脏的电传导系统,引起心律失常。
3.电解质紊乱
儿童如果出现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血钾浓度的异常会影响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从而引发心律失常。例如低钾血症时,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增高,可出现心律失常。
四、诊断方法
(一)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
是诊断小儿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方法,可记录长时间的心脏电活动,通过分析P波、QRS波群的形态、频率、节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来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例如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规心电图可清晰显示快速而规则的QRS波群和难以辨认的P波等特征。
2.动态心电图(Holter)
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对于捕捉阵发性、间歇性发作的心律失常有重要价值。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捕捉到的短暂心律失常,有助于医生了解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规律以及与患儿症状的关系等。
(二)其他检查
1.心脏超声检查
有助于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判断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有重要意义。例如通过心脏超声可以观察心室壁的运动情况、心内结构有无异常等,从而明确心律失常是否由心脏结构异常引起。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如电解质、心肌酶谱等)检查。血常规可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电解质检查可明确有无电解质紊乱等,这些检查对于查找小儿心律失常的病因有重要帮助。
五、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心律失常,需要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果是电解质紊乱导致的,应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律失常,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心律失常进行相应处理。
2.根据心律失常类型治疗
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采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按压颈动脉窦、冰水毛巾敷脸等,适用于较大儿童),若无效可考虑药物复律等治疗;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过慢影响血流动力学时,可能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等治疗。
(二)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小儿)
小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身体代谢等与成人不同。例如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小儿的体重等因素调整剂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同时,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生命体征、症状变化等,如心率、呼吸、面色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小儿,要注意避免起搏器部位受到外力撞击等,定期进行起搏器的随访检查,确保起搏器正常工作。
对于有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小儿,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在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等,以减少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