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管源性胸痛
食管源性胸痛是由食管疾病引发的胸部疼痛,常见病因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食管结构异常等,临床表现有特定部位、性质和发作特点,诊断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需与心源性、肺源性胸痛鉴别,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女性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了解其相关内容对准确诊治至关重要
一、食管源性胸痛的定义
食管源性胸痛是指由食管疾病引起的胸部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胸痛类型之一。它是由于食管受到各种刺激,如机械性刺激(食管痉挛、食管动力异常等)、化学性刺激(胃酸、胆汁等反流刺激食管黏膜)等,从而引发胸部疼痛的症状。
二、常见病因
1.胃食管反流病:是引起食管源性胸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时,胃酸和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导致胸部疼痛。大量研究表明,约50%-7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其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左右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2.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贲门失弛缓症: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障碍,导致食管排空困难,食物潴留于食管内,引起食管扩张,进而引发胸部疼痛。患者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等。
弥漫性食管痉挛:食管蠕动异常,出现非推进性的强烈收缩,导致食管痉挛性疼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或上腹部,可放射至背部、颈部等部位,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发作时患者可感到胸骨后有沉重感或紧迫感。
3.食管结构异常
食管裂孔疝:部分胃通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胃酸反流至食管的机会增加,从而刺激食管黏膜引起胸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相对多见,肥胖、妊娠等因素可增加发病风险。
食管良性肿瘤:如食管平滑肌瘤等,肿瘤较大时可阻塞食管腔或压迫食管周围组织,引起胸部疼痛,疼痛多为隐痛或胀痛,常伴有吞咽不适等症状。
食管癌:食管恶性肿瘤,肿瘤生长过程中侵犯食管壁及周围组织,可引起胸部疼痛,疼痛多为进行性加重,同时可伴有吞咽困难、消瘦等症状。
三、临床表现特点
1.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肩部、颈部、耳后等部位,疼痛范围较广泛。
2.疼痛性质:可为刺痛、灼痛、闷痛、隐痛等,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疼痛较轻,仅感胸部不适,有的患者疼痛较剧烈,可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发作特点:
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常与进食有关,多在餐后发生,可因平卧、弯腰、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而诱发或加重。
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引起的胸痛发作时间不定,可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发作,部分患者在进食时或进食后发作。
食管裂孔疝引起的胸痛与体位关系密切,平卧位时易发作,站立位时可缓解。
食管癌引起的胸痛多为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发作频率可能增加,程度可能加重。
四、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胸痛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时间、频率、诱因、疼痛性质、放射部位等,同时了解患者有无反酸、烧心、吞咽困难、消瘦等伴随症状,以及既往有无食管疾病史、消化系统疾病史等。
2.体格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多无特异性阳性体征,但对于食管裂孔疝患者,可能在腹部触诊时发现异常,如可摸到疝入胸腔的胃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若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
胃蛋白酶原测定:有助于评估胃黏膜状态,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幽门螺杆菌检测:若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胃镜下活检等。
4.影像学检查
食管钡餐造影:可观察食管的形态、蠕动情况及有无狭窄、扩张等异常,对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食管裂孔疝等有一定诊断价值。
胸部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肺部、心脏等其他器官疾病引起的胸痛,对食管源性胸痛本身诊断价值有限,但可提供一些间接信息。
胸部CT检查:有助于了解食管周围组织情况,对于发现食管肿瘤、食管裂孔疝等有一定帮助。
5.内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诊断食管源性胸痛的重要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情况,明确有无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肿瘤等病变,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还可评估食管下括约肌状态等。
食管24小时pH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量化检查方法,通过将pH电极放置在食管下括约肌上方,监测食管内pH值变化,可了解有无胃酸反流及其程度,对于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胸痛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五、与其他胸痛的鉴别诊断
1.心源性胸痛:如冠心病心绞痛,多位于心前区,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常由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发作时间一般较短,含服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通过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可明确诊断,与食管源性胸痛可通过病史、心电图等检查进行鉴别。
2.肺源性胸痛:如胸膜炎,疼痛多与呼吸有关,可伴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胸部体征可闻及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胸膜病变等,与食管源性胸痛可通过胸部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六、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食管源性胸痛的病因可能更为复杂,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注意与心源性胸痛等相鉴别。同时,老年人对疼痛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提高警惕。
2.儿童:儿童食管源性胸痛相对少见,但也可能由食管裂孔疝、先天性食管畸形等引起。儿童胸痛的表述可能不清晰,需仔细询问家长相关情况,同时在检查时要注意儿童的耐受性,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3.女性:女性在妊娠、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风险,从而导致食管源性胸痛。妊娠期间由于子宫增大,腹压增高,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相关的胸痛症状,需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
总之,食管源性胸痛是由多种食管疾病引起的胸部疼痛,了解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对于准确诊治该疾病至关重要,同时需关注不同特殊人群的特点及相关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