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衰怎么办
左心衰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一般治疗涉及休息与活动管理(依心功能分级调整,不同人群有差异)、吸氧(依患者调整流量)、饮食管理(限钠盐、给易消化营养食物);药物治疗有利尿剂(注意电解质等)、血管扩张剂(监测血压)、正性肌力药物(注意洋地黄类中毒等);非药物治疗包括机械通气(依患者选方式参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心脏移植(考虑多问题及患者情况);病因治疗需治疗基础疾病(依不同疾病和人群)、消除诱因(针对不同年龄诱因特点)。
一、一般治疗
1.休息与活动管理
急性左心衰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呼吸困难。对于慢性左心衰患者,应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调整活动量,心功能Ⅰ级患者可正常活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心功能Ⅱ级患者可进行轻体力活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劳逸结合;心功能Ⅲ级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做少量室内活动;心功能Ⅳ级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在休息与活动管理上可能有差异,例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需严格遵循休息与活动的指导,以防止心衰加重。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其休息与活动的调整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若基础疾病控制不佳,更要严格限制活动量。
体位调整:半卧位或端坐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减少回心血量,从而减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对于儿童患者,需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体位,如婴儿可适当抬高上半身,学龄儿童可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但要确保舒适和安全。
2.吸氧
给予高流量吸氧,一般为6-8L/min,可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吸氧的目的是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组织缺氧状况。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及时吸氧能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不同年龄患者对吸氧流量的耐受性不同,儿童患者需根据体重等因素调整吸氧流量,避免流量过大对呼吸道造成损伤。有慢性肺部疾病基础的患者,吸氧时需注意氧浓度的控制,防止氧中毒等并发症。
3.饮食管理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3g,重症患者应<1g。减少钠盐摄入可减少水钠潴留,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应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优质蛋白(瘦肉、鱼类、蛋类等)、维生素丰富的蔬菜水果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饮食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儿童患者需保证充足的营养以支持生长发育,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老年患者则需注意饮食的均衡和易于消化吸收。有糖尿病的左心衰患者,在饮食管理上还需兼顾血糖控制,选择合适的碳水化合物等。
二、药物治疗
1.利尿剂
如呋塞米等,通过促进钠、水排泄,减少血容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呋塞米可快速发挥利尿作用,缓解肺水肿等症状。但使用利尿剂时需注意监测电解质,尤其是血钾,防止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肾功能可能减退,使用利尿剂时需密切观察尿量和肾功能变化,避免过度利尿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儿童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严格按照体重计算剂量,防止用药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2.血管扩张剂
例如硝酸酯类药物(硝酸甘油等),可扩张静脉和动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硝酸甘油通过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同时扩张动脉,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后负荷。使用血管扩张剂时需密切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低。对于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合并休克前期表现时,需谨慎使用。儿童患者使用血管扩张剂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给药速度,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3.正性肌力药物
如洋地黄类药物(地高辛等),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适用于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的左心衰患者。地高辛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使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但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需注意其治疗窗窄,易发生中毒,需监测血药浓度。对于老年患者和肾功能减退的患者,更易发生洋地黄中毒,需密切观察神经系统、胃肠道等方面的中毒表现。儿童患者一般不首选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左心衰,因其心肌对洋地黄类药物敏感性高,中毒风险大。
三、非药物治疗
1.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的患者,可考虑机械通气,如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正压通气可通过面罩或鼻罩提供正压支持,改善通气和氧合。有创机械通气适用于病情严重、无创通气失败或不能耐受无创通气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机械通气的方式和参数选择不同,儿童患者需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确保通气效果的同时避免对呼吸道等造成损伤。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需考虑基础疾病对通气的影响,调整通气参数。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适用于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双心室起搏器,使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改善心脏功能。CRT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但该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评估患者情况。对于老年患者,在考虑CRT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其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判断是否能耐受该治疗。儿童患者一般不适用CRT治疗,因其心脏结构和功能与成人不同。
3.心脏移植
对于终末期左心衰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心脏移植面临供体短缺、免疫排斥等问题。在考虑心脏移植时,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心脏移植的预后和风险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面临更多的围手术期风险,而儿童患者在术后免疫排斥等方面的管理也有其特殊性。
四、病因治疗
1.治疗基础疾病
如对于由冠心病引起的左心衰,需积极治疗冠心病,可通过药物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心肌缺血等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改善心肌供血。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心衰,需严格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法可能不同,例如儿童的先天性心脏病导致的左心衰,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等治疗;老年女性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导致的左心衰,在治疗基础疾病时需综合考虑糖尿病、高血压和左心衰之间的相互影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消除诱因
常见诱因如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需积极防治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对于心律失常患者,需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或电复律等。对于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的患者,需指导其休息和调整心态,避免诱因再次发生。不同年龄患者的诱因特点不同,儿童患者的诱因可能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护理不当等有关,老年患者的诱因可能与天气变化、感染等关系密切,需针对性地消除诱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