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鞘膜积液怎么办
鞘膜积液是鞘膜腔内液体超量形成囊肿,分多种类型,1岁以内婴儿单纯性鞘膜积液可观察,因有自行吸收可能;鞘膜积液大、张力高影响睾丸血运或超1岁未吸收需手术,手术多在1-2岁左右,小儿鞘膜积液要注意局部清洁等,交通性鞘膜积液要关注腹压情况,术后按儿科护理原则护理。
一、鞘膜积液的定义与分类
鞘膜积液是指鞘膜腔内积聚的液体超过正常量而形成的囊肿。根据鞘状突闭合的情况及积液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混合型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等。小儿鞘膜积液多为先天性因素引起,胎儿时期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过程中,鞘状突闭合异常导致鞘膜腔积液。
二、观察等待的情况
对于1岁以内的婴儿,鞘膜积液有自行吸收的可能。因为婴儿的鞘状突可能在出生后1年内逐渐闭合,从而使积液自行消退。所以对于1岁以内的单纯性鞘膜积液患儿,可先进行观察,定期复诊,监测积液变化情况。
三、手术治疗的情况
1.手术指征:如果鞘膜积液较大,张力高,可能影响睾丸血液循环,导致睾丸发育不良;或者超过1岁鞘膜积液仍未自行吸收,一般建议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通过手术关闭未闭合的鞘状突,阻止腹腔液体与鞘膜腔之间的交通,从而治疗鞘膜积液。
2.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1-2岁左右进行手术较为合适,此时婴儿的身体状况相对能够较好地耐受手术,同时也能减少鞘膜积液对睾丸发育等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小儿鞘膜积液患儿,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等情况发生。在观察等待期间,要密切关注积液变化以及患儿睾丸的发育情况。如果是交通性鞘膜积液,要注意患儿是否有哭闹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腹压增加可能会导致积液量增多。同时,手术治疗后的患儿要按照儿科术后护理原则进行护理,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剧烈活动等,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