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怎么引起的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多在儿童期,可潜伏于神经节,再激活诱因有免疫力下降、不同生活方式、既往感染病史等,激活后沿神经纤维致皮肤炎症出现带状疱疹症状
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初次感染
1.感染途径: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当人体首次感染VZV后,病毒会具有嗜神经性,可长期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一般来说,儿童时期初次感染VZV后会引发水痘,多数人在儿童期感染VZV后未出现明显症状,但病毒已潜伏在体内。
2.年龄因素影响: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感染VZV引发水痘,但儿童相对更易感染,这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VZV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有关。比如,在幼儿园等儿童聚集场所,水痘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
二、病毒的再激活
1.诱因情况: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VZV就会被激活。常见的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会使身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病毒再激活的风险;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艾滋病等,会严重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得病毒更容易重新活跃;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也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促使病毒再激活。
2.性别与生活方式影响:从性别角度看,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更容易发生病毒再激活,但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免疫力状况不同。比如,长期吸烟的人,其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下降,身体整体免疫力也会受到影响,相比不吸烟人群更易出现VZV再激活;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免疫力会有一定波动,也可能增加病毒再激活的可能性。
3.病史相关影响:如果既往有过严重的感染病史,尤其是影响免疫系统的疾病史,会使身体本身的免疫基础较差,更易出现VZV再激活。例如,既往有过重症肺炎病史的人,其身体在恢复过程中免疫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此时就更容易让潜伏的VZV有机会重新活跃。
当VZV被激活后,病毒会沿着神经纤维移动到皮肤,在相应的皮肤区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出现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如单侧分布的成簇水疱、疼痛等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