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颞下颌关节脱位
颞下颌关节脱位是髁突滑出关节窝、不能自行复回原位的情况,按方向分前方、后方、上方、侧方脱位,按时间分急性、复发性、陈旧性脱位;解剖、外伤、肌肉功能紊乱是病因;急性前脱位表现为开口不能闭口等,复发性脱位有多次脱位史,陈旧性脱位开口困难明显;主要靠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需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等鉴别。
分类
按脱位方向分类
前方脱位: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因大张口、打哈欠、唱歌、咬大块食物等原因引起,此时髁突位于关节结节之前下方。
后方脱位:相对少见,可因暴力外伤等原因导致,髁突移至关节窝后方。
上方脱位:极为罕见,常由于严重外伤等因素使髁突向上脱出关节窝。
侧方脱位:也较少见,多因开口位时受到单侧暴力撞击等原因,导致髁突向一侧滑出关节窝。
按脱位时间分类
急性脱位:通常是指突然发生的颞下颌关节脱位,脱位时间在24小时以内,多有明确的诱发因素,如上述的大张口等情况。
复发性脱位:是指颞下颌关节反复发生脱位,一般是在急性脱位后未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或者存在一些导致关节结构、功能异常的因素,使得关节容易再次脱位,发作次数可从数月1次到频繁发作不等。
陈旧性脱位:脱位时间超过2-3周以上的情况,此时关节周围组织可能已经发生了纤维粘连等变化,复位相对困难。
病因
解剖因素
颞下颌关节的关节窝浅,关节结节低平,髁突相对较大,这种解剖结构特点使得颞下颌关节在某些情况下容易发生脱位。例如儿童时期,由于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更容易出现脱位情况;而随着年龄增长,解剖结构逐渐稳定,脱位发生率相对降低,但成年人在受到较大外力等情况下仍可发生脱位。
关节韧带相对松弛也是一个因素,正常的关节韧带对维持髁突在关节窝内的位置有一定作用,当韧带松弛时,就增加了脱位的风险。
外伤因素
面部受到外力撞击,如车祸、摔倒等,可直接导致颞下颌关节脱位。例如在交通事故中,面部受到撞击力量,可能使髁突超出正常运动范围而发生脱位。
医源性因素,如口腔治疗时,长时间大张口操作,也可能引发急性脱位,尤其是对于一些口腔开口困难需要长时间大张口操作的患者,更应注意避免发生脱位。
肌肉功能紊乱因素
咀嚼肌功能紊乱,例如在紧张、焦虑等情况下,咀嚼肌可能会出现不自主的强烈收缩,导致髁突受到过大的力量而脱出关节窝。比如一些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在情绪波动较大时,可能更容易发生颞下颌关节脱位。
突然大张口,如打哈欠、唱歌、大笑、咬大块食物等,此时咀嚼肌突然放松,而髁突来不及回到关节窝内,就会发生脱位。
临床表现
急性前脱位的表现
患者呈开口状,不能闭口,唾液外流,言语不清,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难。检查可见下颌中线偏向健侧,健侧后牙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