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否患有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结合病史判断等方面情况,症状有反复发作腰部酸痛或胀痛可放射且活动受限,体征有压痛及肌肉紧张,X线查可排其他病,MRI可排其他病变,有既往损伤史及特定职业人群易患。
一、症状表现
1.腰部疼痛:多为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或胀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部分患者可有急性发作史,疼痛可向臀部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不同年龄人群腰部疼痛的感受可能因身体机能不同有所差异,年轻人可能因过度运动等突发急性疼痛,而老年人可能因长期劳损疼痛相对较慢性;性别上一般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腰部疼痛出现的频率可能更高。
2.腰部活动受限:腰部活动在正常范围内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如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动作可能不如常人灵活,这是因为腰部肌肉劳损后,肌肉力量下降、紧张度改变,影响了腰部的正常活动功能。对于有长期重体力劳动病史的人群,腰部活动受限可能更早出现且更明显。
二、体征检查
1.压痛:在腰部肌肉起止点等部位常可找到固定压痛部位,多为单侧或双侧,压痛部位相对比较局限,用手指按压时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位置,这是腰肌劳损较为典型的体征之一。不同病史人群压痛部位可能有一定差异,有腰部急性损伤病史未完全恢复的人群压痛可能更集中在损伤相关部位。
2.肌肉紧张:劳损的腰部肌肉可出现紧张、痉挛,用手触摸可感觉到肌肉较硬,呈条索状改变,这是由于肌肉为了保护受损部位而出现的保护性反应。年龄较大的人群肌肉本身弹性、韧性下降,肌肉紧张情况可能相对更明显。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一般无明显特异性改变,可用于排除腰椎骨折、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等其他腰部疾病。对于有长期腰部不适的人群,通过X线检查能初步了解腰椎的骨骼结构情况,若发现腰椎有骨质增生等情况,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与腰肌劳损相关。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多数情况下腰肌劳损患者MRI检查无明显异常,但能更清晰地显示腰部软组织结构,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其他腰部病变。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进行MRI检查需考虑其身体特点,儿童在检查时需注意固定体位等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
四、结合病史判断
1.既往腰部损伤史:有腰部急性扭伤后未完全恢复,或长期反复腰部轻微损伤史的人群,发生腰肌劳损的可能性较大。比如长期从事需要反复弯腰搬重物工作的人群,由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容易引发腰肌劳损。
2.职业因素:长期久坐、久站、长期弯腰工作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理发师、农民等,由于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特定姿势,容易导致腰肌劳损。不同职业人群患病风险不同,久坐办公室的人群因腰部缺乏运动,腰肌劳损发生率相对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