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膜积液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鞘膜积液形成是鞘膜囊内液体产生与吸收失衡所致,液体产生增多与炎症、寄生虫感染、外伤等因素相关,液体吸收减少与鞘膜结构异常、淋巴回流障碍等因素相关,正常时睾丸下降带动腹膜形成鞘状突,出生前后大多闭合,仅睾丸部分形成含少量浆液的鞘膜囊起润滑作用,炎症致鞘膜分泌亢进、寄生虫感染致淋巴回流受影响、外伤致鞘膜内出血可使液体产生增多,先天性鞘状突闭合不全、疾病致淋巴回流障碍可使液体吸收减少。
1.鞘膜积液的形成机制
鞘膜积液的形成主要与鞘膜的生理功能及相关病理过程有关。正常情况下,睾丸从腹腔下降至阴囊的过程中,会带动腹膜形成鞘状突。出生前后,鞘状突大多会闭合,仅睾丸部分的鞘状突会形成密闭的鞘膜囊,内含有少量浆液,起到润滑睾丸的作用。而鞘膜积液的形成是由于鞘膜囊内液体的产生与吸收失衡所致。
1.1液体产生增多相关因素
炎症因素:当鞘膜发生炎症时,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炎症性疾病累及鞘膜,会导致鞘膜的分泌功能亢进,使液体产生增多。例如,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炎症刺激会促使鞘膜组织分泌更多的液体,超过了正常的吸收能力,从而引发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在青壮年人群中相对较为常见,与生活中不注意个人卫生、频繁的性活动等因素可能有关,因为这些因素容易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进而波及鞘膜。
寄生虫感染:丝虫等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鞘膜积液。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系统后,会引起淋巴管炎,进而影响鞘膜的淋巴回流,使鞘膜囊内液体积聚。在丝虫病流行地区,儿童和青壮年感染丝虫的几率相对较高,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为鞘膜积液。
外伤因素:阴囊部位受到外伤时,如撞击、手术损伤等,会引起鞘膜内出血,血液积聚在鞘膜囊内也会形成鞘膜积液。对于有阴囊外伤史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在受伤后需要密切观察阴囊的情况,因为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外伤后鞘膜内出血若未得到及时吸收,就可能导致鞘膜积液的发生。
1.2液体吸收减少相关因素
鞘膜结构异常:先天性鞘状突闭合不全是导致鞘膜积液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腹腔内的液体可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流入鞘膜囊内,而由于鞘膜囊的结构异常,液体难以正常吸收,从而形成交通性鞘膜积液。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较为多见,因为婴幼儿的鞘状突闭合过程尚未完全完成,存在一定的生理性未闭概率,但如果超过一定时间仍未闭合,就可能发展为鞘膜积液。
淋巴回流障碍:某些疾病会引起鞘膜的淋巴回流障碍,导致液体吸收减少。例如,盆腔肿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等可能会破坏鞘膜的淋巴回流通道,使鞘膜囊内的液体无法通过正常的淋巴途径被吸收,从而积聚形成鞘膜积液。对于接受过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术后阴囊的情况,因为这类手术可能会影响鞘膜的淋巴回流,增加鞘膜积液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