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灰指甲
灰指甲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引起的常见甲病且具传染性,病因包括真菌感染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易感因素,临床表现有指甲外观改变及不同类型表现,可通过临床表现观察和真菌学检查诊断,预防需保持个人卫生、注意生活习惯及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一、灰指甲的定义
灰指甲,医学上称为甲癣,是由皮肤癣菌等真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甲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二、灰指甲的病因
1.真菌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此外,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也可引起甲癣。这些真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如与灰指甲患者共用拖鞋、毛巾等)或间接接触(接触被真菌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指甲。
2.易感因素
年龄:随着年龄增长,甲的生长速度减慢,甲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老年人相对更容易患灰指甲。
生活方式:长期穿不透气的鞋子,会使脚部环境潮湿,为真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经常接触水的工作,如厨师、洗衣工等,指甲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增加了感染真菌的风险。
病史:患有手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的患者,若未得到有效治疗,真菌容易蔓延至指甲引起灰指甲;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局部血液循环可能存在一定障碍,更容易受到真菌侵袭引发甲癣。
三、灰指甲的临床表现
1.指甲外观改变
指甲颜色变化,常见的有甲板浑浊、变色,如白色、黄色、灰褐色等。
甲板增厚,质地变脆,表面可能变得凹凸不平。
指甲变形,可能出现甲分离,即甲板与甲床逐渐分离;还可能出现甲板萎缩,指甲体积变小等情况。
2.不同类型表现
白色浅表型:多从甲板表面开始发病,表现为白色点状或片状浑浊,逐渐扩大使甲板变脆易碎。
远端侧位甲下型:常从指甲的远端(指尖方向)和侧缘开始感染,逐渐向甲根方向蔓延,导致甲板变色、增厚、变形等。
近端甲下型:较少见,多由近端甲皱襞开始感染,表现为甲板近端部分浑浊、增厚、翘起等。
全甲毁损型:是上述各型的最终阶段,整个甲板被破坏,表现为全部甲板受累,呈现残缺、肥厚等状态。
四、灰指甲的诊断方法
1.临床表现观察:医生通过观察患者指甲的外观表现,如颜色、形态等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灰指甲。
2.真菌学检查
直接镜检:刮取病甲碎屑,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能看到真菌菌丝或孢子,有助于诊断。
真菌培养:将病甲碎屑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上培养,能明确感染的真菌种类,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灰指甲的预防措施
1.保持个人卫生
要注意手部和足部的清洁,定期清洗,保持干燥。
不与他人共用拖鞋、毛巾、指甲刀等可能接触到指甲的物品。
2.注意生活习惯
选择透气的鞋子和袜子,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
对于从事易接触水工作的人群,在工作后要及时擦干脚部和手部的水分。
积极治疗手足癣等皮肤癣菌感染性疾病,防止真菌蔓延至指甲引发灰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