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前后注意事项
拔牙分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术前要评估身体和口腔局部情况,正常饮食,告知正在服用的抗凝药物;术后需压迫止血,24小时内不漱口刷牙,24小时后可轻漱口,2小时后进食温凉松软食物,观察疼痛与出血,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注意事项。
1.身体状况评估
全身情况:若患者患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一般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因为血压过高拔牙时易发生出血过多或心血管意外等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血糖应控制在空腹血糖≤8.88mmol/L,且无酮血症、酸中毒等情况,否则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女性患者,要避开月经期,因为此时拔牙可能导致出血较多,且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增加感染风险。
口腔局部情况:若口腔局部有炎症,如牙龈红肿、化脓等,需先控制炎症,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联合甲硝唑等)抗炎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拔牙,否则炎症可能扩散。
2.饮食方面:拔牙前宜正常饮食,但要避免食用过烫、过硬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以免在拔牙过程中因口腔内食物残渣等导致感染,同时保证有足够的体力进行拔牙操作。
3.药物使用:若患者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需提前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药物或采取其他措施,因为抗凝药物可能会增加拔牙出血的风险。
拔牙后注意事项
1.压迫止血
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创放置棉球或纱布,患者需咬紧,一般压迫30-40分钟后吐出。咬棉球的目的是压迫止血,若过早吐出棉球,可能导致拔牙创出血不止。
2.创口护理
24小时内避免漱口、刷牙:24小时内漱口可能会冲掉拔牙创内的血凝块,而血凝块是拔牙创愈合的重要基础,没有血凝块易导致干槽症等并发症;刷牙会刺激拔牙创,引起出血或损伤创口。
保持口腔清洁:24小时后可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但仍要注意力度,避免触及拔牙创。
3.饮食注意
食物选择:拔牙后2小时可进食温凉、松软的食物,如粥、面条等,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热食物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风险;过硬食物可能会摩擦拔牙创,影响愈合;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创口,引起疼痛或加重炎症反应。
4.疼痛与出血观察
疼痛处理:拔牙后可能会有轻微疼痛,一般可自行缓解。若疼痛较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等,但儿童需慎用),但要遵循医生建议。
出血观察:拔牙后唾液中带少量血丝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量出血,如吐出的棉球或纱布很快被血染透,需及时复诊处理。
5.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拔牙后更要注意家长看护,防止儿童用舌头舔舐创口或吸吮创口,同时要严格按照上述饮食等注意事项执行,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且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弱,需特别关注创口愈合情况,若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拔牙后要密切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因为老年人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同时要注意营养补充,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促进创口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