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怎么办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等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不同人群发病风险不同,可从营养(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运动(选合适运动增强骨密度)、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适度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进行预防与干预,通过骨密度检测诊断,已患需定期监测,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要早期认识、积极预防和规范干预以维护骨健康降低骨折风险。
一、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发生风险不同,例如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快,老年人骨代谢功能减退等易患。
二、预防与干预措施
(一)营养方面
1.钙的摄入:充足的钙摄入对维持骨健康至关重要。成年女性每日钙推荐摄入量约1000毫克,成年男性约800毫克,50岁及以上人群需增加至1000-1200毫克。富含钙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如每100毫升牛奶约含104毫克钙,通过合理饮食可获取部分钙,必要时可补充钙剂。
2.维生素D的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成年人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国际单位。晒太阳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暴晒。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有深海鱼类、蛋黄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制剂。
(二)运动方面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人群可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年轻人可进行强度稍高的运动,老年人则要注意运动的安全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跌倒骨折。运动能刺激骨组织,促进骨形成。
(三)生活方式调整
1.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丢失,过量饮酒也会对骨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应尽量戒烟限酒。
2.避免长期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过多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可能会影响钙的吸收,应适度饮用。
三、诊断与监测
(一)诊断方法
通常可通过骨密度检测来诊断骨质疏松,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有双能X线吸收法等,根据骨密度值与同性别健康成年人骨峰值比较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及严重程度。
(二)监测
对于已诊断为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骨密度等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骨健康状况的变化,一般建议每年监测一次骨密度。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丢失加速,更要注重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积极进行合适的运动,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一旦发现骨量异常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二)老年人
老年人骨代谢功能减退,行动相对迟缓,在运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止跌倒。饮食上要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骨密度检测等,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进行干预。
(三)儿童及青少年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量积累的关键阶段,要保证充足的营养,包括钙、维生素D等的摄入,鼓励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有助于增加骨量,降低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
总之,对于骨质疏松要做到早期认识、积极预防和规范干预,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骨健康,降低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