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发生骨折
老年人骨折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骨骼结构与质量变化、肌肉功能减退、平衡与协调能力下降、慢性疾病影响及药物因素等,老年人应通过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度锻炼、定期检查、注意环境安全及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等预防骨折。
一、骨骼结构与质量的变化
老年人的骨骼会发生一系列结构与质量的改变。随着年龄增长,骨量逐渐丢失,骨密度降低。研究表明,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骨丢失速度加快;男性骨量丢失虽相对缓慢,但也会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出现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也会发生变化,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这使得骨骼的强度和韧性降低,更容易在受到较小外力时发生骨折。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较高,而骨质疏松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二、肌肉功能减退
老年人的肌肉功能会明显减退。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质量减少,这会影响对骨骼的支撑和保护作用。一方面,肌肉力量减弱使得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难以有效缓冲外力,当受到碰撞或体位改变时,骨骼承受的应力增加;另一方面,肌肉质量减少导致对骨骼的刺激减少,进一步加速了骨量的丢失。有研究发现,老年人肌肉力量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肌肉力量越强的老年人,骨密度相对较高,骨折发生风险相对较低。
三、平衡与协调能力下降
老年人的平衡和协调能力通常会下降。这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视力听力下降等多种因素有关。平衡和协调能力差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跌倒,而跌倒正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最常见外在因素。据统计,约90%的老年人骨折是由于跌倒引起的。例如,老年人在行走、转身、上下楼梯等日常活动中,一旦失去平衡发生跌倒,身体的重力会集中作用于骨骼的某一部位,就可能导致髋部、腕部、脊柱等部位的骨折。
四、慢性疾病影响
许多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会间接或直接影响骨折的发生风险。例如,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高血糖状态会影响骨代谢,导致骨量丢失,并且高血糖还会影响血管神经功能,增加跌倒的风险;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老年人,炎症会破坏关节周围的骨组织,同时疾病导致的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也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增加跌倒及骨折的可能性;此外,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老年人,钙磷代谢紊乱,维生素D活化障碍,也会影响骨骼的健康,容易发生骨折。
五、药物因素
一些老年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增加骨折风险。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老年人,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形成、促进骨吸收,导致骨量丢失;长期服用某些抗癫痫药物的老年人,可能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进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
温馨提示
老年人应注重预防骨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可通过多食用乳制品、豆制品、海鲜等富含钙的食物,以及适当晒太阳来促进维生素D合成;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平衡协调能力;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等问题并及时干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环境安全,消除家中的危险因素,如保持地面干燥、清除障碍物、安装扶手等,以减少跌倒的发生,从而降低骨折的风险。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评估骨折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