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尿失禁怎么回事
孕妇尿失禁发生率较高,与激素变化、子宫增大压迫、盆底肌变化等原因有关,分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尿失禁,影响生活质量与局部健康,可通过盆底肌锻炼、控制体重、避免腹压过度增加、及时就医评估等进行预防与管理,助孕妇应对该问题保持良好状态。
一、定义与发生率
孕妇尿失禁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流出现象。据相关研究,孕妇尿失禁的发生率较高,在孕期不同阶段有一定差异,约有一定比例的孕妇会受到其困扰,这与孕期身体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密切相关。
二、发生原因
1.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例如松弛素水平升高,会使骨盆区域的韧带和肌肉松弛,包括控制膀胱和尿道的相关结构,从而影响其正常功能,增加尿失禁发生风险。
2.子宫增大压迫:随着孕期进展,子宫逐渐增大,会对盆腔内的膀胱产生压迫。在孕中晚期,这种压迫更为明显,使得膀胱储存尿液的能力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尿失禁情况,尤其在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更易发生。
3.盆底肌变化:孕期盆底肌会经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可能出现力量减弱等情况。盆底肌对控制排尿起着重要作用,当盆底肌功能不佳时,就难以有效控制尿液的排出,导致尿失禁发生。
三、分类及表现
1.压力性尿失禁:是孕妇尿失禁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当腹压增加时,如咳嗽、打喷嚏、走路、爬楼梯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流出。一般在腹压骤增时发作,尿液流出量相对较少。
2.急迫性尿失禁:孕妇可能会突然产生强烈的尿意,且很难控制,在还没到达厕所时就出现尿液不自主流出的情况,常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
3.混合性尿失禁:同时具有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特点,既有腹压增加时的不自主漏尿,又有突然强烈尿意带来的漏尿情况。
四、对孕妇的影响
1.生活质量方面:尿失禁会给孕妇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比如不敢进行一些正常的活动,像快跑、大声咳嗽等,因为担心出现尿失禁情况,这会降低孕妇的生活质量,使孕妇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
2.局部健康方面:长期存在尿失禁情况,会导致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环境,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皮疹、感染等问题,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对孕妇的局部健康造成影响。
五、预防与管理
1.盆底肌锻炼:孕妇可以进行凯格尔运动来锻炼盆底肌。具体方法是收缩盆底肌肉,保持几秒后放松,重复进行。这种锻炼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有助于改善尿失禁情况,而且在孕期随时都可以进行,简单易行。
2.控制体重:合理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速度,避免胎儿过大,减轻子宫对膀胱等盆腔器官的压迫,从而降低尿失禁发生的可能性。孕妇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进行运动,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避免腹压过度增加:孕妇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站立、久坐等,减少咳嗽、便秘等情况的发生。如果出现咳嗽,要尽量控制咳嗽程度;对于便秘问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来预防。
4.及时就医评估:如果孕妇尿失禁情况较为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可能会包括一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等措施来帮助孕妇改善尿失禁状况。
总之,孕妇尿失禁是孕期较为常见的问题,了解其发生原因、分类、影响及预防管理方法,有助于孕妇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