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和肩袖炎的区别
肩周炎与肩袖炎在定义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上存在差异。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纤维化致疼痛活动受限,肩袖炎是肩袖肌腱及滑囊非感染性炎症;肩周炎疼痛范围广、夜间重、活动受限全向且渐重,肩袖炎疼痛局限、活动时加剧、早期受限轻;肩周炎X线中晚期有相应表现,肩袖炎X线中晚期有肌腱钙化等;肩周炎早期保守治疗后期严重可手术,肩袖炎早期保守治疗严重需手术修复;老年人群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注意保暖,肩袖炎手术风险高,年轻人群要纠正姿势、运动防护,肩周炎年轻患者要积极锻炼防粘连。
肩袖炎: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肩袖炎是肩袖肌腱及其周围滑囊的非感染性炎症,病因与肩部过度使用、反复微损伤等有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长期从事需要频繁肩关节活动职业的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病理主要是肩袖肌腱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差异
疼痛特点:肩周炎疼痛范围较广,可涉及整个肩关节周围,疼痛在夜间尤为明显,呈持续性钝痛,且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肩袖炎疼痛多局限于肩峰下或大结节附近,疼痛性质可为刺痛或钝痛,在肩关节活动时,尤其是外展、上举等动作时疼痛加剧。
活动受限情况:肩周炎活动受限以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为特点,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动作均明显受限,且受限程度随病情发展逐渐加重;肩袖炎早期活动受限相对较轻,主要是在特定动作时出现受限,如肩外展60°-120°时疼痛并伴有受限,随着病情进展,也可出现较为广泛的活动受限,但一般较肩周炎相对轻缓。
影像学检查区别
肩关节X线:肩周炎早期X线可能无明显异常,中晚期可表现为肩关节间隙变窄、肱骨头上移、大结节骨质疏松或囊性变等;肩袖炎X线检查早期多无特异性改变,中晚期可能出现肩袖肌腱钙化、肱骨大结节硬化等表现。
肩关节磁共振成像(MRI):肩周炎MRI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囊增厚、粘连,关节腔积液等;肩袖炎MRI可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情况,如肌腱的水肿、撕裂等,是诊断肩袖炎的重要影像学依据,能明确肩袖肌腱是否存在损伤及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治疗原则不同
肩周炎: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同时进行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钟摆运动等,维持肩关节活动度,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锻炼加重损伤;后期若粘连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松解。
肩袖炎:早期同样以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物理治疗缓解炎症,如冷敷(急性期)、热敷(缓解期)等;也可进行药物辅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减轻炎症疼痛;对于肩袖撕裂较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修复肩袖肌腱。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群:老年人患肩周炎或肩袖炎时,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因锻炼过度导致肩部损伤加重,且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刺激可能加重肩部疼痛和炎症。对于肩袖炎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身体状况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年轻人群:年轻人群若因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运动损伤导致肩袖炎,要注意纠正不良生活和工作姿势,避免肩部过度劳累;在进行运动时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和防护,预防肩袖损伤的发生;肩周炎年轻患者相对较少,但一旦患病,也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肩关节粘连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