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病变的炎症,发病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胃排空延迟等有关,有烧心、反流等典型和非典型症状,可通过胃镜、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吞钡X线检查诊断,治疗需生活方式调整和药物治疗,预防要保持健康体重、规律饮食、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一、反流性食管炎的定义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的炎症性病变。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导致酸性或碱性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二、发病原因
1.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食管下括约肌是食管与胃相连处的一组肌肉,正常情况下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该括约肌压力降低时,如某些激素变化、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就容易出现反流,常见于肥胖者、妊娠女性等特殊人群,肥胖者腹腔压力高,易促使反流发生;妊娠时激素变化可影响括约肌功能。
2.食管清除作用降低:正常情况下,食管通过蠕动等方式能及时清除反流物,若食管蠕动异常或唾液分泌减少等,会使食管清除反流物的能力下降,增加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风险,老年人因食管蠕动功能减退,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3.胃排空延迟:胃排空速度减慢时,胃内食物潴留,胃内压力升高,更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一些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存在胃排空延迟的情况,从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发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烧心:通常是胸骨后向颈部放射的烧灼感,多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出现,尤其在平卧、弯腰或腹压增高时易加重,这是因为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神经末梢所致。
反流:有酸性或带苦味的胃内容物反流入口腔,一般在餐后明显,部分患者在夜间睡眠时也可发生反流。
2.非典型症状
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等部位,类似心绞痛,易被误诊为心脏病,需注意鉴别,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反流物刺激食管神经引起。
吞咽困难:初期可能因食管痉挛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后期可因食管瘢痕形成狭窄而呈持续性吞咽困难,这种情况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四、诊断方法
1.胃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可直接观察食管黏膜的病变情况,如有无糜烂、溃疡、狭窄等,并能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病变性质,是诊断的金标准。
2.24小时食管pH监测:能动态监测食管内pH值变化,了解食管是否存在过度酸反流情况,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及评估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尤其适用于症状不典型但怀疑有反流的患者。
3.食管吞钡X线检查: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主要用于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病,可观察食管的蠕动情况、有无狭窄等。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抬高床头15-20cm,可减少夜间反流;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以减少夜间反流机会;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如避免穿紧身衣等。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症状;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等),能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胃排空,减轻反流。
2.预防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风险。
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定量进食,减少对食管和胃的刺激。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如避免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等,吸烟和饮酒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增加反流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