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如何治疗
改善口腔卫生可通过正确刷牙(选软毛牙刷用巴氏刷牙法,早晚各刷超3分钟,帮儿童养成习惯)和使用牙线(清理牙缝防菌斑刺激牙龈);基础疾病治疗方面,牙周炎需系统治疗(龈上洁治、重度需龈下刮治,糖尿病患者控血糖),还需排查血液系统疾病;饮食上要多吃含维C蔬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吸烟者戒烟;要定期口腔检查,孕妇更应增加检查频率。
一、口腔卫生改善
1.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龈沟内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减少对牙龈的刺激,降低牙龈出血的风险。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坚持正确刷牙的人群牙龈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刷牙方法不正确的人群。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选择适合儿童的儿童牙刷和牙膏,确保刷牙效果同时避免儿童误吞牙膏。
2.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缝,能去除牙刷难以清洁的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牙缝中的菌斑长期堆积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和出血,使用牙线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情况。对于有正畸装置的人群,更应注重牙线的使用,因为正畸装置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增加牙龈出血的可能性。
二、基础疾病治疗
1.牙周炎治疗:如果牙龈出血是由牙周炎引起,需要进行系统的牙周治疗。首先进行龈上洁治,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等;对于中度及重度牙周炎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龈下刮治,深入牙周袋内清除龈下的牙结石和菌斑。牙周炎是导致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通过规范的牙周治疗可以控制炎症,减少牙龈出血。研究显示,经过正规牙周治疗后,约80%的患者牙龈出血症状会明显改善。对于患有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尤为重要,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需要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进行牙周治疗。
2.血液系统疾病排查: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如果牙龈出血伴有其他症状,如反复鼻出血、皮肤瘀斑、贫血等,应及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例如,白血病患者往往伴有白细胞异常、贫血等表现,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牙龈出血的治疗需要在血液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同时口腔科治疗需谨慎,避免造成出血不止等严重后果。
三、饮食调整
1.增加蔬果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柠檬、西兰花、菠菜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完整性,缺乏维生素C会导致牙龈脆弱易出血。研究表明,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可以改善牙龈的健康状况,降低牙龈出血的发生概率。对于老年人,由于消化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可通过榨汁等方式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但要注意避免糖分过高的果汁饮料。
2.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牙龈,加重牙龈出血症状。例如,过热的食物可能会烫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辛辣食物会刺激口腔黏膜和牙龈,引起炎症反应。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吸烟也会刺激牙龈,加重牙龈出血,应尽量戒烟。
四、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到口腔科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牙龈、牙周等问题,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孕妇,由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更应增加口腔检查的频率,及时处理牙龈出血等口腔问题,避免因口腔感染等影响孕期健康和胎儿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