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呕吐腹泻是什么原因
小孩呕吐腹泻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等,感染因素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毒感染及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感染;非感染因素有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等饮食因素和天气变化等气候因素;还有腹部外科疾病如肠梗阻、阑尾炎等也可导致。小孩出现呕吐腹泻时家长要密切观察相关情况,严重时及时就医,婴幼儿要注意补液、保暖和合理喂养。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小肠上皮细胞,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引起腹泻,同时可伴有呕吐。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后,患儿肠道黏膜绒毛萎缩、变短,微绒毛破坏,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出现呕吐腹泻症状。患儿常先出现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
诺如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以寒冷季节高发,可引起散发或暴发流行。诺如病毒感染可累及各个年龄段人群,但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感染诺如病毒后,患儿主要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呕吐常为首发症状,腹泻为黄色稀水便。诺如病毒通过污染的食物、水等传播,在托幼机构、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易造成暴发。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可引起小儿腹泻。例如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它可产生肠毒素,刺激肠道分泌大量液体,导致腹泻,同时可伴有呕吐。患儿多有不洁饮食史,腹泻大便常为水样或黏液便。
沙门菌:沙门菌感染也是小儿呕吐腹泻的常见原因之一。患儿食用了被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后发病,除了呕吐腹泻外,还可能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大便多为黏液便或脓血便。
二、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对于婴幼儿来说,喂养不规律、一次性进食过多或食物种类突然改变等都可能引起呕吐腹泻。例如,婴幼儿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一次性摄入过多母乳或配方奶,超过了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就会出现呕吐腹泻。另外,添加辅食时,新食物引入过快,也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应,引发呕吐腹泻。
食物过敏:部分儿童可能对牛奶、鸡蛋、海鲜等食物过敏。当食用过敏食物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还可能伴有皮疹、瘙痒等其他过敏表现。例如,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儿童,在摄入牛奶或相关奶制品后,很快就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症状。
2.气候因素
天气变化过快,腹部受凉等可引起小儿胃肠功能紊乱,导致呕吐腹泻。例如,寒冷季节,小儿腹部保暖不当,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后,蠕动加快,从而出现腹泻,同时可能伴有呕吐。
三、其他因素
1.腹部外科疾病
肠梗阻:小儿肠梗阻也可出现呕吐腹泻症状。肠梗阻时,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患儿会出现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有胆汁、粪便样物,同时伴有停止排气排便和腹胀,但部分患儿可能先出现腹泻,随后出现肠梗阻的典型表现。例如,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肠梗阻原因之一,除了呕吐腹泻外,还可在腹部摸到包块。
阑尾炎:小儿阑尾炎也可能表现为呕吐腹泻,早期多为脐周疼痛,随后转移至右下腹,同时伴有呕吐、腹泻,体温可升高。但要注意与其他引起呕吐腹泻的疾病相鉴别。
当小孩出现呕吐腹泻时,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呕吐腹泻次数、量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如果呕吐腹泻严重,出现脱水(如口唇干燥、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等)、精神萎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补液,防止脱水,同时注意腹部保暖,合理喂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