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就漏尿是怎么回事
咳嗽就漏尿即压力性尿失禁,机制与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等有关,女性、男性及其他人群有不同特点,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尿动力学检查,非药物干预有盆底肌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非药物干预有局限性,病情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患者应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一、概念及机制
咳嗽就漏尿医学上称为压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突然增加时,如咳嗽、喷嚏、大笑、运动等,尿液不自主地从尿道外口流出。其发生机制主要与盆底支持组织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盆底组织支持结构退变,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对于男性,前列腺增生等疾病也可能影响盆底结构,引发类似情况。一些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有慢性咳嗽病史(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长期咳嗽)的人群,由于反复腹压增加,也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
二、相关人群特点
女性: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筋膜、韧带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是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组织损伤更严重,发病风险更高。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会使尿道黏膜变薄、萎缩,尿道闭合压力下降,进一步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几率。
男性: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相对女性较少见,但也有一定比例。老年男性常见的前列腺增生疾病,在排尿困难过程中,长期腹压增高,可能导致盆底结构受损,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此外,男性经历前列腺手术等操作后,也可能出现盆底组织损伤,导致咳嗽时漏尿。
其他人群:长期吸烟者因长期慢性咳嗽,腹压反复波动,容易损伤盆底支持结构;肥胖人群由于腹部脂肪堆积,腹压较高,也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
三、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诱发因素(如咳嗽、大笑等)、漏尿的严重程度等。了解患者的妊娠、分娩史,手术史(如盆腔手术、前列腺手术等),慢性疾病史(如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
体格检查:包括盆底肌肉检查,观察盆底肌肉的张力、弹性等;进行压力试验,患者站立,增加腹压(如咳嗽)时观察有无尿液不自主流出;进行指压试验,检查者将手指放入阴道,按压尿道膀胱沟处,增加腹压时观察漏尿是否停止。
尿动力学检查:通过测定尿道压力、膀胱压力等,评估尿道阻力和膀胱功能,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重要客观依据。例如,尿流率测定可了解排尿情况,膀胱压力容积测定能评估膀胱的顺应性等。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训练方法。女性可以仰卧,双膝弯曲,收缩盆底肌肉(类似憋住小便的感觉),保持3-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男性也可以进行类似的盆底肌肉收缩训练。长期坚持盆底肌训练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肥胖人群,应适当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从而降低腹压,减少漏尿发生;戒烟,因为吸烟会加重咳嗽,进而增加腹压,应劝导长期吸烟的患者戒烟;避免长期慢性咳嗽,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等可能导致慢性咳嗽的疾病。
五、治疗的局限性及进一步建议
非药物干预措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较好效果,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单纯依靠非药物干预难以完全缓解症状。此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考虑是否采用手术治疗等方式。但手术治疗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同时,患者在发现咳嗽就漏尿情况后,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的评估和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影响生活质量。



